百词典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

时间: 2025-04-30 18:39:35

诗句

曾向巫山峡里行,羁猿一叫一回惊。

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35

原文展示:

曾向巫山峡里行,羁猿一叫一回惊。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到巫山峡谷旅行,听到被羁绊的猿猴一叫,心里就会感到惊讶。听说在建溪那儿,听到猿声让我心如刀绞,果然是那第三声猿啼让我心中更加痛苦。

注释:

  • 巫山:传说中的山,常与美丽的景色和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羁猿:被束缚的猿猴,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 建溪:地名,此处指声音传来的地方。
  • 肠欲断:形容非常悲伤,心痛得像肠子要断裂一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戴叔伦,唐代诗人,号少云,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诗人游历巫山,听到猿声,触发对离愁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猿声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曾向巫山峡里行”,勾画出诗人游历的场景,巫山的壮丽与猿声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接着“羁猿一叫一回惊”,通过对猿鸣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脆弱。尤其是“闻道建溪肠欲断”,将猿声与思乡之情结合,渲染出一种深切的悲伤。最后一句“的知断著第三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首诗在简洁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向巫山峡里行”:描绘诗人曾经游历巫山峡谷的场景。
    • “羁猿一叫一回惊”:听到猿猴的叫声,诗人感到震惊与心痛。
    • “闻道建溪肠欲断”:听说建溪那边的猿叫使他心如刀绞。
    • “的知断著第三声”:第三声的猿鸣让他更加痛楚,暗示着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肠欲断”比作内心的痛苦,形象生动。
    • 拟人:猿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猿声表达了离愁别绪,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情感真挚,蕴含深厚的乡愁。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无助,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 巫山:传达出壮丽与悲伤的双重情感,展现自然的美与人心的苦。
  • 建溪:作为声音传来的地方,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竹子
      • B. 猿
      • C. 云
    2. “肠欲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生气
    3. 诗中提到的“巫山”与“建溪”的关系是什么?
      • A. 地理位置相近
      • B. 代表不同的情感
      • C. 都是水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使用了月亮作为意象,传达出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而戴叔伦的作品则通过猿声展现了更为直接的情感冲击。两者虽题材不同,但均表现出唐代诗人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白石枕 秋霖曲 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 卧疾,答刘道士 过温逸人旧居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李祭酒别业俯视川林前带雷岫)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 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劫的词语有哪些 举措不定 方外之士 晦僻 相倚为命 施朱傅粉 梦喜三刀 爻字旁的字 辞结尾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士结尾的成语 遮天压地 釆字旁的字 高业弟子 逃免 宽民 鹵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