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2:25:39

诗句

钗斜穿綵燕,罗薄剪春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5:39

原文展示:

钗斜穿綵燕,罗薄剪春虫。

白话文翻译:

金钗斜插,穿过彩燕的装饰;薄罗剪裁,制成春虫的模样。

注释:

  • 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用金属丝或玉石制成。
  • 綵燕:彩色的燕子形状的装饰物,常用于妇女的头饰。
  • 罗:一种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 春虫:春天的昆虫,这里可能指用薄罗剪裁成的小昆虫形状的装饰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妇女的装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日里,作者观察到妇女们精心打扮的情景,有感而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女性的美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妇女的装饰细节。"钗斜穿綵燕"一句,以金钗和彩燕为元素,形象地展现了妇女头饰的精致和春天的活泼气息。"罗薄剪春虫"则进一步以薄罗和春虫为载体,传达了春天的轻盈和生命的灵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妇女装饰的描绘,折射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钗斜穿綵燕":这句诗描绘了妇女头饰的精致,金钗斜插,穿过彩燕的装饰,既展现了装饰的工艺美,也暗示了春天的活泼气息。
  • "罗薄剪春虫":这句诗以薄罗剪裁成春虫的模样,传达了春天的轻盈和生命的灵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妇女对装饰的精细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金钗穿过彩燕的装饰,以及用薄罗剪裁成春虫的模样,诗人使用了比喻手法,使得装饰物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彩燕和春虫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是春天的一部分,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好和妇女的美丽。通过对妇女装饰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女性的优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金钗、彩燕、薄罗、春虫。
  • 详细解释:金钗和彩燕代表了妇女头饰的精致和春天的活泼;薄罗和春虫则传达了春天的轻盈和生命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綵燕”是指什么? A. 彩色的燕子形状的装饰物 B. 真实的燕子 C. 彩色的丝带 D. 彩色的布料
  2. 诗中的“罗薄剪春虫”描绘了什么? A. 真实的昆虫 B. 用薄罗剪裁成的小昆虫形状的装饰品 C. 春天的景象 D. 妇女的服饰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美好和妇女的美丽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宋代诗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和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这些作品都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远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而李远的诗则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美好和妇女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宋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得家书 代书回寄杨伯虎 大涤洞留题 次韵罗端规二首 次韵京口叔祖见寄四首 次韵酬唐老见赠 次韵酬杜材卿 淳熙已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宝位镃获厕廷绅辄成 春云 春日汎舟南湖因遍游近港坐间书客所携四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一小撮 梦兆熊罴 心慕力追 里字旁的字 钻研故纸 厮炒 莫名其妙 近亲繁殖 神眉鬼眼 驮马 走字旁的字 包含说的成语 巾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花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