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32
寄别季桐庐
作者: 方岳 〔宋代〕
一湖寒渌记传杯,
三见孤山雪底梅。
脱我素冠惟骨在,
听君清话得眉开。
底须政事喧京辇,
例合诗人管钓台。
债县近来那可向,
江山虽美盍归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曾在寒冷的湖水边饮酒,三次见到孤山雪下的梅花。脱去我的素冠,只剩下骨头在这里,听你谈论清逸之事让我眉开眼笑。可惜要处理政务喧嚣于京城,正如诗人所向往的钓鱼台。最近债台高筑,何处去寻?即使江山再美,何不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字道隐,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纷扰的时期。作者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苦闷与无奈。
《寄别季桐庐》作为一首抒情诗,展现了方岳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与之共度的美好时光。开篇提到“一湖寒渌”,让人联想到凛冽的湖水与清冷的气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提到的“孤山雪底梅”,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清雅。
诗中对素冠的提及,象征着诗人对清白无瑕的追求,而“听君清话得眉开”则表现了对友人谈话的向往与珍惜,传达出人际关系中真诚的滋养。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政事的无奈,感慨“底须政事喧京辇”,显示了士人对权力与权力游戏的厌倦。
最后以“债县近来那可向,江山虽美盍归来”收尾,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尽管江山美丽,却难以抵挡心灵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意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友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开,反映了诗人在繁忙政务与清闲生活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人文情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方岳的《寄别季桐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思友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权力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孤山雪底梅”主要象征什么?
A. 冷漠
B. 清高
C. 美丽
D. 孤独
诗中“底须政事喧京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生活
B. 对政务的厌倦
C. 渴望权力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方岳的《寄别季桐庐》在抒发对友人的思念的同时,融入了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