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4:57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观梅堂草草。
今冬最暖春最迟,忽忆诚斋南海藁。
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
却入山深最寒处,雪照冰溪才一树。
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閒尘。
宁使风饕雪虐寒到骨,转寒转有寒精神。
荒崖之底,野水之滨。
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
一团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飞今岁雪。
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宁知老夫拙。
呼上山来强索诗,一花两花春未知。
南枝尽迟迟尽奇,槎牙不要东风吹。
酣晴酿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时。
举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觉。
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寻诗约莫。
江南的气候温暖得早春来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在梅花前草草观赏。
今年的冬季最为温暖,春天却到得最迟,忽然想起诚斋的南海藁。
有人说今天天气晴朗却少了寒意,城中还没有梅花可看。
于是我深入寒冷的山中,才看到雪照耀下的冰溪旁仅有一树梅花。
我才明白,山中人不受尘世的打扰。
即便是凛冽的风雪侵扰入骨,寒冷的环境却让人更加精神焕发。
在荒崖底下,野水边,太虚是我的房间,天空是我的邻居,只有明月与我情意相依。
今夜的明月一点不冷,今年的雪片也没有飞。
我害怕雪的寒意,却不知道月亮也知道我笨拙。
叫上山来强行索求诗歌,一花两花春天尚未可知。
南枝的花已渐渐凋零,槎牙不愿被东风吹动。
醉酒的晴天沐浴在阳光中,桃李自是不会与你同时盛开。
举杯共饮明月,花与我共享,月亮也在我心中寄托了情感。
稍顷花也来到我的胸中,大家各自去寻求诗的约定。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山,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尤其对梅花、雪等意象有深刻的理解和表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方岳在江南的温暖气候中回忆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梅花精神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对艺术的执着。
《月中观梅》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温暖的江南春季,尽管梅花尚未盛开,却因对梅花的思念而感到惆怅。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的渴望。
诗中“江南地暖得春早”开头便引人入胜,展现了春天的早来与梅花的迟到,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更是深入寒冷的山中,发现了冰雪中的一树梅花,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诗人在此不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一句,将自然与人心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诗人在孤独中与月亮相伴,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渴望。
整首诗中,方岳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美好追求。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向往,堪称一首意境深远的佳作。
逐句解析: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观梅堂草草。
今冬最暖春最迟,忽忆诚斋南海藁。
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
却入山深最寒处,雪照冰溪才一树。
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閒尘。
宁使风饕雪虐寒到骨,转寒转有寒精神。
荒崖之底,野水之滨。
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
一团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飞今岁雪。
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宁知老夫拙。
呼上山来强索诗,一花两花春未知。
南枝尽迟迟尽奇,槎牙不要东风吹。
酣晴酿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时。
举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觉。
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寻诗约莫。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梅花的坚韧,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反映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轻视
B. 珍视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太虚为室”是指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书斋
C. 朋友的家
诗人认为寒冷的天气能够带来什么?
A. 疲惫
B. 精神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