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22
臣承帝命佐相公,乘骢司马行师中。
天威遥夺魑魅魄,敌忾争效貔虎雄。
涂经华岳纵轻策,万八千丈诚难穷。
此时清霁值秋半,臣掌岌嶪生高风。
意象惨淡慎语笑,真觉呼吸青旻通。
白云丹霞起足下,绣苔石室嵌晴空。
天台势拄玉宇正,莲华光抱朱曦融。
省方西极帝所驻,岳灵守护非其宫。
真泉玉盆混虚碧,瑶芝琪树纷蕤红。
采芝酌泉食且饮,芳香精白生予衷。
俯仰六合但直视,凭吊万世惭藐躬。
古称登岱小天下,孔子既没无敢同。
自顾不在弟子列,斯文未丧责未终。
即如此行庙算定,雅颂待纪神圣功。
题诗未毕日将入,洪河落处烟冥濛。
照我苍颜立华顶,挥洒爽气横关东。
我承受皇帝的命令来辅佐大臣,骑着骏马在军队中行进。
天威遥远地驱散了魑魅魍魉,敌人也奋起争相效仿猛虎的雄壮。
我游历华岳,纵然乘坐轻便的马车,万八千丈的高峰诚不可测。
此时正值秋天的半程,清澈的天空让我感受到高风的来临。
意象惨淡,言语中却谨慎而微笑,真切地感受到呼吸与青天相通。
白云和丹霞在脚下升起,绣苔石室嵌入晴空之中。
天台的巍峨仿佛支撑着玉宇,莲华的光辉与曙光融为一体。
我在西方的极点,帝王所居之处,岳灵却并非其宫殿的守护。
清澈的泉水宛如玉盆,瑶芝与琪树纷繁而艳丽。
我采摘芝草,饮用泉水,芳香与清新滋润了我的心灵。
俯视仰望六合,我只想直视,凭吊万世不禁感到羞愧。
古人称登岱为小天下,孔子去世后无人敢与之并肩。
我自顾不在弟子的行列,文采未丧,责任未尽。
如此行走,庙算已定,雅颂待纪念神圣的功业。
题诗未完,夕阳已西沉,洪河之处烟雾弥漫。
照耀着我苍白的面容,立于华顶,气爽横贯东边。
傅玉书,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卒年不详。其作品以古典诗词为主,风格受到唐诗的影响,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仲秋之际,作者以登华岳为契机,借自然景色寄托对历史的追思与自我反省,体现了对个人与历史地位的思考。
傅玉书的《仲秋同人拟补韩昌黎登华岳诗即用韩衡山诗韵》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作。诗中以华岳的雄伟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以及个人责任的深思。开篇即表达出身为臣子的身份,承载着帝命,却又在浩大的军中感受到一种孤独与责任。诗人通过华岳的壮丽,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如“白云丹霞”、“绣苔石室”等,营造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气氛,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一股高风的洗礼。而对于历史的追忆,则通过“古称登岱小天下”展现,表达了对孔子等伟人未能与之并肩的惋惜与自省。诗的最后,夕阳西沉,烟雾弥漫,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使得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岳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个人命运及自然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对责任的担当。
诗中的“臣承帝命”指的是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b) 诗人的身份与责任
c) 诗人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b
“白云丹霞起足下”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自然的美丽
b) 战争的激烈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华岳”象征着什么?
a) 个人的成就
b) 伟大与高远
c) 宗教信仰
答案:b
傅玉书的《仲秋同人拟补韩昌黎登华岳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傅玉书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的责任,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