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2:21
周侯池畔树苍苍,
遗碣岧峣屹此乡。
哀诔南朝颜特进,
碑铭东汉蔡中郎。
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
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
在周侯的池边,树木苍翠挺拔,
高耸的石碑屹立在这片乡土。
哀悼南朝的颜特进,
碑文铭刻着东汉的蔡中郎。
千秋的评价归于青史,
一夜的悲风吹起了白杨的叶子。
今天我心中犹豫,几欲断肠,
漳南的高冢也显得昏黄。
陈维崧(约1620-约1700),清代诗人,字梦阮,号石斋,出生于福建,后迁居至江南。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此诗作于陈维崧追思先人或历史人物之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及个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石碑和历史人物,表明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视。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简洁而意蕴深厚。诗中描绘了周侯池畔的苍翠树木和高耸的石碑,渲染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石碑上铭刻着南朝的颜特进与东汉的蔡中郎,二者都是历史上杰出的文化人物,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传承。
诗中通过“千秋定论归青史”一语,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反思,暗示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接着,诗人用“悲风起白杨”来传达内心的哀伤,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无奈。
最后两句“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尽怀念与感伤。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先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
“周侯池畔树苍苍”中的“苍苍”指什么?
A) 颜色 B) 生命力 C) 年龄
诗中提到的“颜特进”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朝 B) 南朝 C) 东汉
“一夜悲风起白杨”中的“悲风”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哀伤 C) 平静
答案:1.B 2.B 3.B
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陈维崧的诗更侧重于对文化人物的追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事的忧虑与对时代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