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36
云际孤峰远,峰头觉宇开。
欲穷云外赏,乘兴拨云来。
在云端的孤峰显得很遥远,站在峰头感觉宇宙广阔无垠。想要尽情欣赏云外的美景,兴致勃勃地拨开云层而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云峰”一词常常与道教文化中的清静、超脱相关联。诗中表现的高远境界,与传统山水诗的主题相契合。
作者介绍: 刘介龄,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作者可能在游历时遇到云峰,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心灵的开阔,故有此作。此时的社会背景是明代社会稳定,文人游览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灵感。
《云峰寺 其一》是刘介龄的一首山水诗,诗中以云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与探求。全诗意境极为开阔,开头的“云际孤峰远”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孤高、远离尘世的意境,令人联想到高山仰止的清幽与超然。接下来的“峰头觉宇开”则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意境,站在山顶,放眼四方,似乎整个宇宙都在眼前展开,给予诗人无尽的震撼与思考。
“欲穷云外赏,乘兴拨云来”则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追求与独特的情感,言下之意是希望能够追寻到更高的境界,去领略那隐藏在云层之上的美妙世界。这种探索精神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山水诗的传统魅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诗中体现的淡泊宁静的心态,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追求与自然的壮美。
诗词测试:
诗中“孤峰”意指什么?
“乘兴拨云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刘介龄的《云峰寺 其一》在意象的表现上更为直接,王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及氛围营造表现山水之美。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与情感表达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