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

时间: 2025-05-07 06:34:05

诗句

赤壁坡仙两度游,赋成白雪映清秋。

当年胜事空流水,此日高情更泛舟。

咽月洞箫声袅袅,横江孤鹤梦悠悠。

一尊乘兴重怀古,那问黄州定粤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4:05

原文展示:

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
作者: 刘介龄 〔明代〕

赤壁坡仙两度游,赋成白雪映清秋。
当年胜事空流水,此日高情更泛舟。
咽月洞箫声袅袅,横江孤鹤梦悠悠。
一尊乘兴重怀古,那问黄州定粤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曾两次游览赤壁,写下这首诗,仿佛白雪映照着清秋的景色。
往年的辉煌已如流水般消逝,而今天,我的高昂情绪更是荡漾在舟上。
月下洞口的箫声缭绕,江边的孤鹤在梦中悠然自得。
我一杯酒兴致勃勃地追忆往事,不禁想问黄州是否已定粤州的归属。

注释:

  • 赤壁:指赤壁之战,古代著名的战役。
  • 坡仙:指赤壁的仙人,可能是李白。
  • 白雪映清秋:形容诗作清新脱俗,像白雪映照着秋天的景色。
  • 胜事:指曾经的辉煌成就。
  • 咽月洞箫:月光下的洞口,箫声宛转悠扬。
  • 孤鹤梦悠悠:孤独的白鹤在梦中悠然自得,表达一种宁静的心境。
  • 怀古:追忆往事,感慨历史的变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赤壁”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诗人通过赤壁的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诗中提到的“黄州”与“粤州”则涉及到历史上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介龄,明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山水诗和抒发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七月间,正值夏秋之交,诗人借助赤壁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通过赤壁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两句通过游览赤壁的经历,引入了诗的主题,白雪和清秋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清新、冷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感叹往日的辉煌已如流水般消失,而如今的情感却愈发浓厚,体现了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珍视。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咽月洞箫声袅袅”和“横江孤鹤梦悠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心境,仿佛在享受着这份清幽的自然美。最后一句“一尊乘兴重怀古”,诗人以酒助兴,感慨历史的变迁,透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壁坡仙两度游:表达了诗人曾两次游览赤壁,暗示对赤壁的深厚情感。
  2. 赋成白雪映清秋:诗作如白雪般纯净,映衬着清秋的景色,突显诗的清新。
  3. 当年胜事空流水:往日的辉煌成就如流水般逝去,感慨岁月无情。
  4. 此日高情更泛舟:今日的情感更加高昂,借舟泛水表达内心的愉悦。
  5. 咽月洞箫声袅袅:月下的箫声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横江孤鹤梦悠悠:孤鹤在梦中悠然自得,象征着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7. 一尊乘兴重怀古:举杯畅饮,兴致勃勃地回忆往事。
  8. 那问黄州定粤州:对历史的思考,关心黄州的安定与粤州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诗比作白雪,强调其清新与纯净。
  • 拟人:孤鹤在梦中悠然自得,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赤壁的美景与历史,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壁: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辉煌与流逝。
  • 白雪:纯洁、高雅。
  • 箫声:悠扬、宁静,传递内心的情感。
  • 孤鹤:自由、宁静,象征一种超脱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a) 黄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夷陵之战

  2. 诗中“白雪映清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清新
    c) 苦涩
    d) 忧愁

  3. “横江孤鹤梦悠悠”中“孤鹤”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自由和宁静
    c) 忧伤
    d) 追忆

答案:

  1. b) 赤壁之战
  2. b) 清新
  3. b) 自由和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经典作品,与赤壁相关,表现了历史的沉思。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赤壁赋》与《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都涉及赤壁,但《赤壁赋》更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描绘,而《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典文学与历史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烧香 贺澹庵先生胡侍郎新居落成二首 其二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 月下闻笛 郡中送春盘 解舟惠州东桥 次李倅子寿郡集诗韵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後一月再宿城外野店,夙兴入城,谒益公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呀呀呼 折文旁的字 状结尾的成语 先言往行 矫揉造作 彑字旁的字 驻足 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昌基 车字旁的字 叩阍无路 推情准理 祖系 天壤之隔 赤字旁的字 痛剿穷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