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里门高》

时间: 2025-05-04 07:45:56

诗句

里门高,里门坏,百年风雨何足怪。

但怜谁受沐猴烹,子孙不见乌江败。

人人知笑不知戒,春草茫茫雉争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5:56

原文展示

里门高,里门坏,
百年风雨何足怪。
但怜谁受沐猴烹,
子孙不见乌江败。
人人知笑不知戒,
春草茫茫雉争界。

白话文翻译

这扇门高了又坏,
百年风雨又算得什么怪事。
可怜的是那些沐猴而冠的人,
他们的后代看不到乌江的惨败。
人人都知道嘲笑,却不懂得警惕,
春草茫茫之中,雉鸟争斗不休。

注释

  • 里门:指的是家中的门,象征着家族的基业与传承。
  • 沐猴烹:指沐猴者,意为伪君子,形容那些表面光鲜实则虚伪的人。
  • 乌江: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乌江自刎事件,寓意失败与懦弱。
  • 春草茫茫:春天的草长势旺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暗示了无序的争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家族与历史的兴衰变迁,抒发对传统价值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里门高》是一首反映历史兴衰和人性冷暖的诗作。诗中通过“里门”的高低变化,象征着家族的荣辱与兴衰,令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那些沐猴而冠、只知嘲笑而不知警惕的人的批判,反映了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诗中的“子孙不见乌江败”道出了历史的教训,警示后人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诗人运用自然意象,如“春草茫茫”,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又暗含着无序与混乱,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纷争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人性的揭示,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里门高,里门坏”:开头两句点明了家门的状态变化,象征着家族的荣辱。
    • “百年风雨何足怪”:历史的风雨变迁是常态,不值得惊讶。
    • “但怜谁受沐猴烹”:可怜那些表面光鲜的人却遭遇厄运。
    • “子孙不见乌江败”:后代未能了解历史的教训,暗含警示。
    • “人人知笑不知戒”:众人只知嘲笑他人,却不懂得自省。
    • “春草茫茫雉争界”:春草茫茫,象征着混乱与争斗。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里门高,里门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家族的荣辱与历史的教训,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警示人们应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意象分析

  • 里门:象征家族的根基与传承。
  • 沐猴:象征表面光鲜、内心虚伪的人。
  • 乌江:历史的教训,代表失败与懦弱。
  • 春草:象征生机与无序,暗示生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里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族的基础
    B. 自然风光
    C. 战争的影响

  2. “人人知笑不知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人们的嘲笑感到愤怒
    B. 对人们的无知感到失望
    C. 对人们的冷漠感到无奈

  3. 乌江在诗中象征什么意思? A. 失败与懦弱
    B. 光荣与胜利
    C. 和谐与安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刘辰翁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对比:刘辰翁更关注历史与人性,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

相关查询

兰陵王·杏花坼 兰陵王 邻家燕巢既毁感赋 兰陵王 秋柳 兰陵王 题徐梅隐湖桥春影图,用周美成韵 兰陵王 次周清真韵 兰陵王 兰陵王 兰陵王 荷花 兰陵王 兰陵王 崇效寺看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贝朋 鸾飞凤舞 歪结尾的成语 包含轩的词语有哪些 描龙绣凤 鲋鱼 威慑力量 盐梅相成 针头削铁 款爷 鬼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思开头的成语 往哲是与 收之桑榆 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