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21:09
忍寒一百五,何开落匆匆。
华堂托孤根,弃我荆棘中。
味言随时变,茗薄酪自浓。
蛱蝶金缕衣,更为悦己容。
虽无蛾眉妒,怀抱常冲冲。
忍受寒冷一百五十天,何以如此匆忙地开放?
华丽的堂屋里寄托着孤独的根基,抛弃我在荆棘丛中。
对美好事物的感受随着时间而变化,茶水虽淡却更加浓厚。
蝴蝶穿着金色的细缕衣,更为了取悦自己。
虽然没有蛾眉的嫉妒,但心中常常充满激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华堂”与“荆棘”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生活中的艰辛与美好并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自我欣赏的意识。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孤独感。诗人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忍寒一百五”,不仅是对季节的描绘,也是对生活中艰难时光的隐喻。紧接着“华堂托孤根”,诗人用华丽的场景与孤独的情感形成对比,反映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味言随时变,茗薄酪自浓”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感受的变化,茶水虽淡却因时而聚,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品味。最后的“蛱蝶金缕衣”,则是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诸多困难,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感受的描绘,探讨了生活中的孤独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自我价值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堂”代表什么?
A. 华丽的环境
B. 贫穷的地方
C. 乡村小屋
答案:A
“忍寒一百五”中的寒冷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现象
B. 生活的艰辛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蛱蝶金缕衣”象征着什么?
A. 美丽与自我欣赏
B. 生活的苦涩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辰翁与苏轼的作品,前者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孤独与自我欣赏,而苏轼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人生的意义。这种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和答李德臣》这首诗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