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时间: 2025-05-04 03:35:56

诗句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

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

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

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56

原文展示: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深邃的馆舍紧锁着鱼形的门钥,华丽的厅堂静静地关闭着门扉。常常有蟋蟀作为伴侣,却不与燕子一同归去。古老的屋梁上蜗牛留下的痕迹如同篆书,空荡的墙壁上苔藓像是衣服。在寂静中还会赏菊,九月初九不要忘记相聚。

注释:

  • 邃馆:深邃的馆舍。
  • 鱼钥:古代门锁的一种,形状似鱼。
  • 华堂:华丽的厅堂。
  • 锁闱:关闭的门扉。
  • 蛩:蟋蟀。
  • 古栋:古老的屋梁。
  • 蜗成篆: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形容古老。
  • 藓作衣:苔藓覆盖,形容墙壁的荒凉。
  • 泛菊:赏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秋日,作者在同文馆中感受到的寂寥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同文馆的寂静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重阳节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同文馆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馆舍的深邃与寂静。诗中“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描绘了馆舍的封闭与静谧,而“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不随流俗的态度。后两句“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通过对古老屋梁和空墙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寂寥的氛围。最后“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则寄托了对重阳节的期待,希望在节日中找到一丝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描绘了馆舍的深邃与静谧,鱼钥和锁闱都是封闭的象征。
  • “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通过蟋蟀作为伴侣,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不与燕子同归则显示了作者的独立性格。
  • “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通过对古老屋梁和空墙的描写,加深了寂寥的氛围,蜗成篆和藓作衣都是对自然侵蚀的描绘。
  • “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寄托了对重阳节的期待,泛菊是赏菊的雅事,九日指重阳节,莫相违表示不要忘记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栋蜗成篆”中,蜗牛的痕迹被比喻为篆书,形象地描绘了古老。
  • 拟人:“空墙藓作衣”中,苔藓被拟人化为衣服,形象地描绘了墙壁的荒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同文馆寂静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重阳节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节日的敏感与热爱。

意象分析:

  • 鱼钥:象征封闭与静谧。
  • 蛩:象征孤独与不随流俗。
  • 蜗成篆:象征古老与时间的痕迹。
  • 藓作衣:象征荒凉与自然的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鱼钥”象征什么? A. 开放 B. 封闭 C. 美丽 D. 古老
  2. “每劳蛩作伴”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蟋蟀 C. 蝴蝶 D. 蜜蜂
  3.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 杜甫的《登高》: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景象,与本诗的秋日寂寥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涉及重阳节,但张诗更多表达的是寂寥与期待,而王诗则是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环境。

相关查询

次韵郑佥判 懒庵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其七 雪后梅边 溪行 其三 出居十六咏·便是山 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 熙春台用戴式之韵 次韵程汪二兄投赠 其一 送应武谕倅庐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和媚 挨肩并足 包含涕的成语 江翻海搅 正敕 走字旁的字 择木 玄字旁的字 十相俱足 口字旁的字 包含详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壮结尾的成语 直如弦 流连光景 鼎铛玉石 暑期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