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城山丈人观》

时间: 2025-05-04 12:02:16

诗句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16

原文展示: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白话文翻译:

群峰垂下碧绿的光芒,下方拥抱着岷山的仙家。神皇披着金色的头巾,坐镇统领五帝的衙门。威严的神灵掌控着真实的世界,世俗的语言不敢喧哗。专心致志地叩问特殊的庭院,低头仰望紫色的华盖。愿与凤凰缔结盟约,一生驱除尘世的邪恶。遵循奉行蕊珠的戒律,期待着飞升至太霞之上。

注释:

  • 群峰垂碧光:形容群山在阳光下闪耀着碧绿的光芒。
  • 岷仙家:指岷山上的仙人居住之地。
  • 神皇被金巾:神皇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祇,金巾象征其尊贵。
  • 五帝衙:指五方帝君的官署。
  • 威灵摄真境:威灵指神灵的威严,摄真境表示掌控真实世界。
  • 殊庭:特殊的庭院,指仙境。
  • 紫华:紫色的华盖,象征尊贵。
  • 凤罗盟:与凤凰缔结的盟约。
  • 蕊珠戒:指道教的戒律。
  • 太霞:道教中的仙境,指高远的仙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青城山的仙境景象,体现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崇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游历青城山时,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作者在此感受到神灵的威严和仙境的神秘,遂作此诗以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城山的仙境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诗中“群峰垂碧光”和“下拥岷仙家”描绘了青城山的壮丽景色,而“神皇被金巾”和“坐领五帝衙”则体现了神灵的威严和尊贵。后文通过“精心叩殊庭”和“俯首仰紫华”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虔诚和向往,而“愿言凤罗盟”和“毕世驱尘邪”则体现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弃和对仙境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峰垂碧光:描绘群山在阳光下闪耀着碧绿的光芒,形成壮丽的景象。
  • 下拥岷仙家:指群山下方拥抱着岷山的仙人居住之地,增添神秘色彩。
  • 神皇被金巾:神皇披着金色的头巾,象征其尊贵和威严。
  • 坐领五帝衙:神皇坐镇统领五方帝君的官署,显示其权威。
  • 威灵摄真境:威严的神灵掌控着真实的世界,世俗的语言不敢喧哗。
  • 精心叩殊庭:专心致志地叩问特殊的庭院,表达对仙境的虔诚。
  • 俯首仰紫华:低头仰望紫色的华盖,象征对尊贵的向往。
  • 愿言凤罗盟:愿与凤凰缔结盟约,表达对仙境的渴望。
  • 毕世驱尘邪:一生驱除尘世的邪恶,体现对尘世的厌弃。
  • 循奉蕊珠戒:遵循奉行蕊珠的戒律,表达对道教戒律的尊重。
  • 期之飞太霞:期待着飞升至太霞之上,展现对仙境的终极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群峰垂碧光”比喻群山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
  • 拟人:如“神皇被金巾”将神皇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
  • 对仗:如“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通过描绘青城山的仙境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虔诚和向往,以及对尘世的厌弃和对仙境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群峰垂碧光:群山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象征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 岷仙家:岷山上的仙人居住之地,象征仙境的神秘和尊贵。
  • 神皇被金巾:神皇披着金色的头巾,象征其尊贵和威严。
  • 紫华:紫色的华盖,象征尊贵和神秘。
  • 凤罗盟:与凤凰缔结的盟约,象征对仙境的渴望和向往。
  • 蕊珠戒:道教的戒律,象征对道教戒律的尊重和遵循。
  • 太霞:道教中的仙境,象征高远的仙界和终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神皇被金巾”中的“神皇”指的是什么? A. 道教中的高级神祇 B. 佛教中的高级神祇 C. 基督教中的高级神祇 D. 伊斯兰教中的高级神祇

  2. 诗中“愿言凤罗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与凤凰缔结盟约 B. 与龙缔结盟约 C. 与神仙缔结盟约 D. 与凡人缔结盟约

  3. 诗中“循奉蕊珠戒”中的“蕊珠戒”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戒律 B. 道教的戒律 C. 基督教的戒律 D. 伊斯兰教的戒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描绘庐山的仙境景象,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弃。

诗词对比:

  • 文同《青城山丈人观》与杜甫《望岳》:两者都描绘了山岳的壮丽景色,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
  • 文同《青城山丈人观》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仙境的神秘和尊贵,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对仙境的虔诚和向往,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道教文化研究》:提供了关于道教文化的详细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道教元素。
  • 《青城山志》:提供了关于青城山的详细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地理元素。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一 和梦窗 浣溪沙 乌石山房秋日 浣溪沙 浣溪沙 夜坐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三十 浣溪沙十首 其七 成都和友人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同字框的字 掘井及泉 再生 了如观火 事无二成 咎慝 圆结尾的成语 乳牙 皿字底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里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身先士卒 非字旁的字 妞子 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交颈并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