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9:53
原文展示:
普州三亭·均逸亭 文同 〔宋代〕
亭宇跨城端,新苔磴道盘。 风光晴水石,烟景暮林峦。 簿领仍多暇,宝从每尽欢。 何由掉尘鞅,聊问借阑干。
白话文翻译:
亭子跨越城墙的顶端,新生的苔藓覆盖着蜿蜒的石阶。 晴天时,风景如画,水石相映;傍晚时分,烟雾缭绕,林峦朦胧。 虽然公务繁忙,但仍有闲暇时光,与珍贵的朋友共度欢乐。 如何才能摆脱尘世的束缚,只是借着栏杆问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此诗作于文同任职普州(今四川安岳)期间,反映了他在繁忙公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文同在普州任职期间,建造了三座亭子,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的均逸亭而作。诗中表达了他在公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均逸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新苔磴道”、“风光晴水石”、“烟景暮林峦”等意象,展现了亭子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美丽。诗中“簿领仍多暇,宝从每尽欢”表达了作者在繁忙公务之余,仍能享受与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最后两句“何由掉尘鞅,聊问借阑干”则流露出对尘世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同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繁忙公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尘世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亭宇跨城端”指的是什么? A. 亭子建在城墙的顶端 B. 亭子建在城墙的底部 C. 亭子建在城墙的中间 答案:A
诗中的“新苔磴道盘”中的“盘”字是什么意思? A. 盘旋 B. 盘子 C. 盘问 答案:A
诗中的“簿领仍多暇”表达了什么? A. 公务繁忙 B. 公务清闲 C. 公务繁忙但仍有闲暇 答案:C
诗中的“何由掉尘鞅”表达了什么? A. 对尘世的喜爱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尘世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