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9:57
浣溪沙
冯延巳 〔唐代〕
醉忆春山独倚楼,
远山回合暮云收。
波间隐隐仞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
可堪分袂又经秋。
晚风斜日不胜愁。
我醉酒后回忆春天的山景,独自倚靠在楼上,远处的山峦与暮云交错,渐渐隐去。水波间隐隐约约可见归来的船只。早已在夜里出门,一路上月光相伴,然而如今却又要忍受离别,已是秋天。晚风轻拂,斜阳下我更是愁绪满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词中没有特别直接的典故,但描绘的意境、情感有着唐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深沉。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子振,号梦得,世称冯梦得。他以其婉约的词风著称,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变幻的无奈。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过往春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离别的惆怅。开篇“醉忆春山独倚楼”便以醉酒的状态引出对春天的回忆,给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接着“远山回合暮云收”,描绘出夕阳下山与云彩的交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场景,但这一美好也暗含着离别的愁苦。词中“早是出门长带月”,通过月光的陪伴,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旅途。在“可堪分袂又经秋”中,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尤其在“晚风斜日不胜愁”中,晚风与斜阳的结合,更是增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冯延巳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早是出门长带月”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归宿
D. 离别
“晚风斜日不胜愁”中的“斜日”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早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午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延巳《浣溪沙》与李清照《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离别和思念的细腻刻画,但李清照的词更强调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冯延巳则透出一种更为深沉的忧伤与哲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