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39
衣钵真传道独尊,何年镇幻此山门。
留衣人去堂犹在,瘗舌坟空迹尚存。
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
要知不二门中事,共把残碑细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道教思想的传承与时间的无情。诗人感慨,传道的衣钵和教义至今仍被尊崇,不知道何时这座山门成为了镇压虚幻的所在。虽然传道的人已经离去,但寺堂依然存在,连同那些埋葬着先贤的坟墓,依旧留有痕迹。老树在烟雾中笼罩,似乎在侵蚀着岁月的流逝,落花和啼鸟则伴随朝夕的变迁。想要理解这“不二门”的道理,不妨一起仔细讨论那残余的碑文。
《灵山寺》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宗教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衣钵真传道独尊”,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主题,即对教义的尊重与追寻。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些曾经在此教导的先贤,感叹他们的离去和教义的延续。后面的“留衣人去堂犹在”则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恒常,尽管人已离去,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用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老树似乎在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而落花和啼鸟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诗人提出要深入理解“不二门”的道理,这不仅是对宗教教义的探讨,也是对自身信仰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对宗教、时间和生命的多重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灵山寺的描绘,探讨了宗教的传承、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与哲理的深邃,表现了对历史与信仰的敬畏与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