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06:12
原文展示:
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 赵蕃 〔宋代〕
叔父风流元祐支,清贫远自相国时。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攲。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白话文翻译:
我的叔父风流倜傥,源自元祐年间,清贫自相国时期就已开始。 久闻河朔地区的人们伟岸奇异,元衡的笔力仍然可以窥见。 伯玉和伯埙篪都是贤良之士,小阮也与竹林七贤有约。 虽然兆民并非旧识,但通过梅花诗可以了解他们。 伯寿穿着儒冠衣,显得憔悴,十年未得升迁,长期忍受饥饿。 经过明理修行后归来的,如果不是我光远,还有谁会推荐呢? 洪文的学问正在打基础,基础稳固后可以确保无倾覆之忧。 我误落东南边陲,疏远的人变得亲近,亲疏有别。 想到我常年流转,感到疲惫,已经上书请求归乡等待。 有人带着酒菜,有人赠予言辞,也有人眷恋江边。 几次见面就变得亲近,又说着离别的话,前日的欢乐变成了今日的悲伤。 秋风飒飒,衣衫飘动,山长水远,属玉飞翔。 高城望断,太阳已西沉,望不见,令人思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流寓江西修水。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是赵蕃在辰阳(今湖南辰溪)等待岳祠的命令,舟行至武陵(今湖南常德)回程时所作,寄给随行的朋友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辰阳等待岳祠的命令,舟行至武陵回程时所作,寄给随行的朋友们。诗中表达了对叔父的怀念,对朋友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叔父、朋友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叔父风流元祐支,清贫远自相国时”一句,既表达了对叔父风流倜傥的赞美,也暗示了家族的清贫传统。“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则表达了对河朔地区人们的伟岸奇异的久闻,以及对元衡笔力的赞赏。诗中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如“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如“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则表达了对自身长期不得志的苦闷。最后,诗人通过对归乡的渴望,如“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表达了对归乡的深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叔父、朋友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表达了对叔父风流倜傥的赞美,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身长期不得志的苦闷和对归乡的深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叔父风流元祐支”中的“元祐”是指哪个时期? A. 宋代初期 B. 宋代中期 C. 宋代晚期 D. 宋代元祐年间
诗中提到的“旧闻河朔人伟奇”中的“河朔”是指哪个地区? A. 江南 B. 河西 C. 河朔 D. 河北
诗中提到的“伯玉贤埙篪”中的“伯玉”和“伯埙篪”是指什么? A. 两位诗人 B. 两位贤良之士 C. 两位官员 D. 两位将军
诗中提到的“小阮亦与竹林期”中的“小阮”是指谁? A. 阮籍 B. 阮咸 C. 阮瑀 D. 阮元
诗中提到的“念我流转终年疲”中的“流转”是指什么? A. 旅行 B. 流放 C. 流转 D. 流浪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