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1:53
灵鹫十景 其四 合涧桥
作者: 贝琼 〔明代〕
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
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
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
这首诗描绘了横跨水流的桥,桥的两侧水流东西而去,幽静的地方,游人日夜往来。水流宛如龙一般奔向深渊,隐约间听见喜鹊在河面飞翔。诗人缅怀赤城的路,似乎可以隐秘通向澎湃的海洋。远公没有送客,涧边的芳草却依然茂盛。
“赤城路”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或心灵的安宁。提及“远公”则可以看作对出行游子的关切,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贝琼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灵鹫十景”系列是贝琼在游览名胜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诗写作于他心境幽静之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描绘出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开头描写水流的方向与幽人日夜的往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着通过“宛宛龙赴壑”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奔腾与活力。诗中的“隐隐鹊填河”则为这一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响效果,让人仿佛听见了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到了生命的脉动。
在后两句中,诗人回忆起赤城路,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在表明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最后一句“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
描述桥的两侧水流东西而去,幽静的地方有游人日夜往来,体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
水流如龙般蜿蜒奔向深渊,隐约听到喜鹊在河面飞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
诗人怀念赤城的道路,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
远道而来的朋友没有送别,然而涧边的芳草繁茂,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然的恩赐。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深刻联系。
这首诗的作者是?
“宛宛龙赴壑”中的“龙”比喻什么?
诗中的“远公”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