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2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
天知老子厌凡山,别放潜环伏宝看。
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
举头瞥见还惊遯,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缘法,悔将嗔喜触漓岏。
在我还未到达安乐坊时,隔着树林远远望见霜铿岭的两座奇特山峰。
天知道我这个老头厌倦了世俗的山景,别再让我潜伏在这里看那宝贵的东西。
一行横亘的树林遮住了山脚,那两座山峰像笋子一样从云端冒出。
我抬头一瞥,惊讶地发现它们的清奇,触骨的寒意萦绕心间。
我们之间有缘相遇,真是奇妙,后悔了以往的嗔恨与欢喜。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代表作有《小池》等。杨万里在诗歌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厌倦。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霜铿岭的奇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的开头提到“未至安乐坊”,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隔林望见”则使人感受到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在描绘山峰时,诗人用“如笋出云端”形象地表现了山的高耸与挺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接下来的句子“举头瞥见还惊遯”则反映出诗人对这种高远美景的惊叹与向往,同时又有一种超然的孤独感。诗的最后提到“彼此相遭有缘法”,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奇妙,后悔以往的情感波动,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内心孤独的矛盾心理。
诗人提到的“安乐坊”象征着什么?
A. 寻找财富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象征
“如笋出云端”中“笋”指的是什么?
A. 竹笋
B. 山峰的形状
C. 一种植物
D. 诗人的情感
“彼此相遭有缘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快乐
C. 对缘分的感慨
D. 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