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时间: 2025-05-07 06:39:11

诗句

旧与酴醾颇不疏,今春半朵未逢渠。

千花一雨俱红雨,问讯孤芳小住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9:11

原文展示:

旧与酴醾颇不疏,今春半朵未逢渠。
千花一雨俱红雨,问讯孤芳小住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和那酴醾花的相识关系并不疏远,可是今年春天我只见到半朵花而已。
雨水洒落,千花俱红,问那孤芳是否还有留住的迹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酴醾:一种花,通常指酴醾树,花朵美丽,常被用于比喻。
  • :疏远,指关系不亲近。
  • 红雨:这里指的是春天的花雨,形容花开时的景象。

典故解析

  • 孤芳:指一种独特、孤立的花,常用来比喻孤独而清高的人或事物。此处暗指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孤独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雨绵绵之际,诗人心中感到闷闷不乐,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和孤独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雨和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提到与酴醾花的关系不疏远,却又在这个春天中只见到半朵花,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的失落。接着提到“千花一雨”,雨水的滋润使得花朵竞相开放,但在这繁华之中,诗人却感到一丝孤独。最后一句“问讯孤芳小住无”,似乎是在向那独特的花询问,是否还有一丝留存的希望。整个诗作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与酴醾颇不疏:我与酴醾花的关系并不疏远,暗示对自然的熟悉和亲近。
  2. 今春半朵未逢渠:今年春天却只见到半朵花,表达了失落与期待的落空。
  3. 千花一雨俱红雨:形容春雨带来的花的绽放,花雨纷飞,生机勃勃。
  4. 问讯孤芳小住无:向孤独的花问候,是否还有留存的希望,暗含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酴醾花比作与诗人关系的象征,反映情感的深刻。
  • 拟人:将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和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酴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孤芳:象征着独特的存在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酴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花
    • C. 一种树
  2. 填空题:诗中“千花一雨俱__”的下一句是什么?

  3.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1. B
  2. 红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涉及春天与孤独的主题。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自然和内心情感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和白居易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万里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白居易则强调春雨的滋润作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其二 宫词 摸鱼儿 为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 卖花声 其一 己亥三月一日 游金精山 萍乡道中 南乡子 冬夜 浣沙溪/浣溪沙 摸鱼儿·问山中 重叠金(除日立春) 重叠金(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台二妙 确喻 齲字旁的字 包含战的词语有哪些 桑井 拔十得五 靑字旁的字 耕云播雨 穴宝盖的字 采字头的字 高字旁的字 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叫化子 明赏慎罚 光棍不吃眼前亏 牙生 货舟 包含龄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