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23:44:06

诗句

素云缺月挂秋河,听得临风《白苧》歌。

湖水西来流不断,海潮东去是风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4:06

原文展示

素云缺月挂秋河,听得临风白苧歌。
湖水西来流不断,海潮东去是风波。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河面上,淡淡的云朵和缺失的月亮高悬,耳边传来阵阵随风飘来的白苧歌唱声。湖水向西流淌,永不停息;而海潮则向东涌去,伴随着风浪。

注释

  • 素云:白色的云。
  • 缺月:残缺的月亮,指的是月亮的某个阶段,不完整。
  • 临风:在风中。
  • 白苧歌:指的是用白苧(即白色的麻)制成的歌谣,常与乡村生活相关。
  • 湖水西来:湖水向西流动,形容水流的方向。
  • 海潮东去:海潮向东涌动,体现了潮水的运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述,但“白苧”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代表了一种淳朴的生活情景。湖水与海潮的对比也反映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瑛,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湖竹枝词二首》是顾瑛在西湖游历时所作,西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然景色秀丽,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以“素云缺月挂秋河”引入,描绘了一个秋天宁静的夜晚,云朵与月亮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诗中的“白苧歌”则让人联想到在风中飘荡的乡村歌谣,仿佛使人听到了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接下来的“湖水西来流不断,海潮东去是风波”则通过水流的运动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流转。湖水与海潮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又隐喻了人生的旅程。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云缺月挂秋河:描绘了秋天的河面上,白云和缺月高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
  2. 听得临风白苧歌:在微风中,传来了悠扬的白苧歌声,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
  3. 湖水西来流不断:湖水向西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4. 海潮东去是风波:海潮向东涌去,伴随着风浪,展现了自然的动态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湖水西来流不断,海潮东去是风波”,展现了对称美。
  • 拟人:通过“听得临风白苧歌”,让自然景物呈现出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旅程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素云: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缺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不完整。
  • 白苧歌:蕴含人文情感,反映乡村的生活气息。
  • 湖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不息。
  • 海潮:寓意宏大的时空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苧歌”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歌谣
    • C. 一种舞蹈
  2.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描绘的是______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通过湖水与海潮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对/错)

答案

  1. B
  2. 素云,缺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西湖诗》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忆江南》:同样描写自然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人文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西湖竹枝词》相似地关注自然,但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西湖文化与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玉团儿 白杜鹃花 玉团儿 次周清真韵,螺川画水仙 玉团儿 用周美成韵 玉团儿 和清真 玉团儿 其三 玉团儿 其二 玉团儿 其一 石州慢 壬申重九后一日过彊村丈吴门旧居 石州慢 韩山雅集 石州慢 遐厂词趣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仁柔寡断 牛字旁的字 进退狐疑 彑字旁的字 龙骧豹变 胆战心寒 豸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北门之寄 交响曲 起娘 丨字旁的字 西方 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燔灭 包含癖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髓的成语 暮夜怀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