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2:31
西江月·宋玉短墙东畔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宋玉短墙东畔,桃源落日西斜。
浓妆下著绣帘遮。鼓笛相催清夜。
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舞余犹颤满头花。娇学男儿拜谢。
在宋玉的短墙东边,桃花源的落日西斜。
浓妆艳裹的女子在绣帘后隐约可见,鼓声和笛声在催促着静谧的夜晚。
她轻盈地转身,长袖随之翻飞,低头轻踏着红色的靴子。
舞蹈结束时,头上的花朵仍在微微颤动,她娇羞地向男儿学习行礼致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倡导“山水田园”诗风,擅长豪放、清新、婉约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是黄庭坚在某个静谧的傍晚,受到桃源美景和女子舞姿的启发,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女性优雅舞姿的赞美。
这首《西江月·宋玉短墙东畔》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对桃源落日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浓妆艳裹的女子在绣帘后,似乎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她的舞姿轻盈而优雅,给人以无限遐想。诗中的鼓笛声更是为这一场景增添了动感,催促着夜晚的气氛。
转眄的长袖和红靴的细踏,生动描绘出女子舞动时的姿态,展现了她的活泼与灵动。舞余的颤动,象征着她内心的羞涩与娇媚,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礼节的尊重与学习。这种色彩鲜明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视觉上的美,更让人体会到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词在优雅中透着生动,在细腻中流露着情感,展现了黄庭坚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邃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女子的舞蹈为主线,展现了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理想生活
B. 战争
C. 贫穷
诗中女子的舞姿给人以什么印象?
A. 严肃
B. 优雅
C. 懒惰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钢琴
B. 鼓笛
C. 吉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