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18
诗词名称: 虞美人 蟋蟀
作者: 曹景芝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墙根篱下声凄切。
冷露深宵咽。
凄凉已是可怜秋。
还要劳伊絮絮诉离愁。
深秋落叶深更雨。
并作愁如许。
便无离恨已销魂。
试问愁人禁得几黄昏。
墙根和篱笆下的蟋蟀声是那么凄切,
深夜的冷露让人感到窒息。
秋天已经是凄凉可怜的时节,
还要忍受蟋蟀的絮絮叨叨诉说离愁。
深秋的落叶伴随着更深的雨,
愁苦就如这般沉重。
离别的恨意早已销魂,
不禁要问,愁苦的人能忍受多少个黄昏。
作者介绍: 曹景芝,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人情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深秋时节,蟋蟀的鸣叫引发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体验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 蟋蟀》通过蟋蟀的凄切鸣叫引入秋天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深刻感受。诗中以“墙根篱下”的细节描绘出夜的静谧与孤独,冷露的描写则增强了环境的寒冷感,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呼应。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秋天的凄凉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心境的折射。诗人用蟋蟀的声音作为忧伤的载体,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无望的感慨。最后,提问“试问愁人禁得几黄昏”,不仅是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也引发读者对自己情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共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与秋天的景象传达了对离愁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感悟。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蟋蟀的鸣叫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友谊 D. 希望
“试问愁人禁得几黄昏”中的“黄昏”象征什么?
A. 新生 B. 绝望 C. 喜悦 D. 繁荣
诗中提到的“冷露”主要是用来表现什么?
A. 温暖 B. 难过 C. 寂寞 D. 丰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景芝的《虞美人 蟋蟀》与李煜的《虞美人·听雨》均表现了对离愁的描绘,但曹景芝更加注重自然与内心的结合,而李煜则侧重于对情感的直接表达。二者在景物描写和情感深度上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