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1:22
矗矗贺兰山,黑山山之尾。
山石殊碅磳,山形何俶诡。
联络受降城,襟带黄河水。
月竁大蒙人,乳酪此趋止。
闻昔胜国时,河套逞奸宄。
非无济时才,长城实自毁。
于今百年间,职贡盛筐篚。
所怪岩壑阴,积雪夏常皠。
朔风卷地来,尘沙障天起。
岂惟昧朝昏,两目苦先眯。
人生行路难,沾襟方陟屺。
高耸的贺兰山,正是黑山的尾部。
山石各异,形状奇特。
它连接着受降城,环绕着黄河的水流。
月夜下,来自大蒙古的游牧人,带着乳酪在这里停留。
听说昔日盛国时期,河套地区曾非常繁华。
并不是没有适合当时的人才,长城实际上是自我毁灭。
如今经过百年,贡品丰盛如筐篚。
我所惊异的是,那岩壑阴暗,夏季雪常常覆盖。
北风卷起尘土,遮蔽了天空。
难道这只是昏暗的早晚,双眼苦于先睁不开。
人生在世,行路艰难,衣襟沾湿,才得以攀登高峰。
作者介绍:田均晋,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感受为主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作者对北方边疆自然景观的观照与思考,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以贺兰山为起点,描绘了北方山水的壮丽与苍凉,同时又透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以“矗矗贺兰山”引入,呈现出巍峨的山脉,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通过对山石的描写,引出了山的奇特形态,增强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感。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提及昔日的繁华和现今的凋零,表现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长城实自毁”一句,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与无奈,令人深思。最后,诗人以“人生行路难”作结,再次转向个人的命运,情感愈加深沉,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自然到历史再到人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脉络,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悲剧的沉思,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命运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