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6:52
晚归丛堰山庄
作者: 黎庶焘 〔清代〕
暝蛙喧涧潦,清月上林扉。
竹径无人候,萝风送我归。
吟声低入户,昏影淡生衣。
坐觉山庐好,澄怀验道机。
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蛙声在溪涧中嘈杂,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树林的门扉。竹林小径上没有人等候,风中带着藤萝的气息送我回家。吟唱的声音轻轻传入室内,昏暗的影子淡淡地洒在衣物上。坐在这里,觉得山间小屋真好,心中澄澈,能体验到道理的机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黎庶焘,清代诗人,生于1725年,卒于1784年,字景荣,号竹溪,晚号寒松。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归家途中,表现了他在大自然中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道理的领悟。
《晚归丛堰山庄》是一首描绘黄昏归家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联“暝蛙喧涧潦,清月上林扉”,以蛙声和月光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既有自然的喧嚣,又有月光的清幽。接下来的“竹径无人候,萝风送我归”,描绘了归家的孤独与自然的陪伴,似乎在表达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吟声低入户,昏影淡生衣”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归家时的情景,吟唱的声音轻柔而温暖,昏暗的影子则为这一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柔和的色彩。最后一句“坐觉山庐好,澄怀验道机”表达了诗人对山庐的喜爱与心灵的清澈,似乎在暗示,在自然中,人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哲理。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月”指的是什么?
“竹径无人候”表达了什么情感?
“坐觉山庐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