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6
败蕉
作者: 高龄 〔清代〕
画图曾见雪中蕉,
何事秋深尔便凋。
应与愁人同一处,
隔窗频度可怜宵。
这首诗描绘了曾经在画中见到的雪中蕉树,如今却在秋深时节凋零,令人感到惋惜。诗人感慨,这凋零的蕉树可能和愁苦的人在同一个地方,隔着窗户常常叹息,令人心生怜惜。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蕉树在古代文人笔下常常用来象征生机、希望。诗人在此选用蕉树的凋零作为情感的寄托,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
作者介绍:高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感慨与忧伤。
《败蕉》以蕉树的凋零作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画图曾见雪中蕉”引入,营造了一种冬雪中蕉树的对比,暗示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何事秋深尔便凋”,通过“秋深”与“凋”的对照,传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两句“应与愁人同一处,隔窗频度可怜宵”,则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伤,人与自然的相互映射,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败”字的意思是:
A. 胜利
B. 凋零
C. 繁茂
D. 开花
诗人提到的“蕉”主要象征:
A. 寒冷
B. 生机
C. 伤痛
D. 绝望
诗中提到“隔窗频度可怜宵”中的“频度”是什么意思?
A. 常常
B. 偶尔
C. 很少
D. 从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败蕉》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