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6:39
忆秦娥 子规
作者: 王夫之
幽魂咽。
蜀天泪洒春江血。
春江血。
东下湘灵,哀弦夜月。
春归还诉春前别。
天荒地老情无歇。
情无歇。
唤不归来,他生此劫。
幽魂在悲咽,
蜀地的天空泪水洒落在春江,犹如鲜血。
春江的血,
顺流而下,湘灵在夜月中哀鸣。
春天归来后诉说着春前的别离。
即使天荒地老,情意也不会停歇。
这种情意不停歇,
无法唤回的是他生的这场劫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阮亭,湖南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常常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忆秦娥 子规》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王夫之经历了国家的剧变与个人的苦难,诗中的情感深刻体现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王夫之的《忆秦娥 子规》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江河与幽魂的哀鸣,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失去的爱情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首句“幽魂咽”便引入了悲伤的氛围,紧接着“蜀天泪洒春江血”,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塑造出一种生死离别的强烈感受。
全诗的情感层层递进,从对幽灵的悲伤,到春江的流淌,再到湘灵的哀歌,最终回归到“天荒地老情无歇”的哲理思考。这里不仅有个人情感的纠葛,更有对历史与命运的深刻反思。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尤其是“情无歇,唤不归来”,更是将对永恒与失去的感慨推向高潮。
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王夫之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愁,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故国与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与形式的运用上都显示出王夫之深厚的文学功底,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情感永恒不变的执念,展现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魂咽”所传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情无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夫之的《忆秦娥 子规》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悲伤,但王夫之更侧重于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从个人情感出发,展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
推荐书目:
以上信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夫之的《忆秦娥 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