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0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0:52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
四周的山峦高耸,田野广袤,近处有人烟,远处是村庄。
鸟儿外面,稀疏的钟声传来,隐约可见寺庙;
花旁流水,宛如武陵源的景致。
偶然遇见的景色仿佛是画,实际上并非用笔绘制,
我所见的全是诗,心中无须言语。
看着插秧的农人,心中不愿离去,
拄着拐杖,倚靠在傍晚的黄昏中。
洪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诗人和友人一同踏青,记录了他们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傍晚的乡村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野步时的愉悦心情。开篇两句以“山”和“田”作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景色优美的画面,紧接着引入“人烟”和“村”则暗示了人类活动的存在,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接下来的“鸟外疏钟灵隐寺”,展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和悠远,仿佛在告诉我们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
“花边流水武陵源”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武陵源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世外桃源,传达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后面的两句则显露出诗人的艺术情怀,“有逢即画原非笔”,表达了他所见之美不仅仅是用笔可以描绘的,而是潜藏于心中的诗意。最后两句“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则反映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流连忘返的心态,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歌围绕自然美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切眷恋,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灵隐寺”是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座寺庙
C. 一种花
诗人对自然的感情如何表现?
A. 愤怒
B. 厌恶
C. 热爱
“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工具
C. 一种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