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0:50
无虑无营得自如,乱红狼籍绿阴初。
莫贪视盗诛锄术,轻换齐民种莳书。
风物最怜清且好,宾朋那患数斯疏。
高谈亹亹还终晷,坐觉庭花影上裾。
不再忧虑,不再计较,心境自然舒畅。
满地的花瓣和绿阴初显得乱七八糟。
不要贪恋那些视力和盗贼的锄头,
轻易改变了齐国人民的种植和书籍。
自然景物最让人心醉,朋友们何必担心彼此疏远。
高谈阔论间时间悄然流逝,
坐在这里,感觉庭院的花影轻轻掀起我的衣裳。
王之道,生活在宋代,是一位文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梅隐亭》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在一个梅花盛开的亭子中,借助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恬淡无为的哲学思考。此时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在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梅隐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无虑无营得自如,乱红狼籍绿阴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表达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诗人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反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莫贪视盗诛锄术,轻换齐民种莳书”,可以看作是对物欲的反思,诗人告诫自己不要沉迷于世俗的功利与手段,而应关注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这里的“齐民”也可以引申为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中间的“风物最怜清且好,宾朋那患数斯疏”,表达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诗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美的状态,而朋友之间的疏远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彼此心中的惦念。
最后两句“高谈亹亹还终晷,坐觉庭花影上裾”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与友人闲谈中,感受到了时间飞逝的无奈,同时又在花影摇曳中找到了些许的安慰与释然。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学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无虑无营”意指:
A. 忧虑重重
B. 心境自然
C. 生活繁忙
D. 对未来担忧
“高谈亹亹”中的“亹亹”指的是:
A. 悄声细语
B. 声音洪亮
C. 忐忑不安
D. 轻声细语
诗中提到的“风物”,主要指:
A. 自然景物
B. 人际关系
C. 物质享受
D. 生活琐事
与王之道的《梅隐亭》相比,苏轼的《赤壁赋》在描绘自然风光时,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厚重感。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之道更显轻松自然,而苏轼则透出一丝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