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24
送赵端质归朝
作者:王之道 〔宋代〕
圣治中兴日,宗藩第一流。
九重资共理,三载赖分忧。
昨日交符虎,当时竞带牛。
咄咄成药石,谈笑获锄耰。
善政称无扰,罢民遂有瘳。
教风兴子弟,膏泽被田畴。
士论高强汉,王功继屏周。
外台书课最,禁从表才猷。
往矣登青琐,宜哉建碧油。
疮痍争借寇,憔悴独依刘。
我愿攀鳞进,人思卧辙留。
是行端可喜,名姓在金瓯。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代,诗人在赞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安定。诗中提到,国家正值中兴之日,宗族中的人才也在不断涌现。通过共同努力,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转,士人们的才能和政绩被广泛认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王之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国家的兴盛与人民的安乐,常常寄托着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后逐渐恢复的时期,诗人寄情于国家的复兴与治理,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送赵端质归朝》是一首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美好祝愿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怀。开篇即以“圣治中兴日”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背景中。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九重资共理”来强调国家治理的公正与透明,展现出当时社会的繁荣。
诗中提到的“善政称无扰,罢民遂有瘳”,不仅表达了对政府良好治理的赞扬,也显现出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幸福。而“教风兴子弟,膏泽被田畴”则展现了教育兴国的理念,表明诗人对未来人才的期待与培养。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艰辛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诗人在最后以“是行端可喜,名姓在金瓯”作结,表达了对赵端质归朝的祝福,寄托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王之道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他那种对时代变化敏感的艺术触觉。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良好、人民生活安定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人通过对政治、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善政称无扰”主要是指什么?
A. 政治的混乱
B. 良好的政治
C. 人民的愤怒
D. 国家衰败
填空题:诗中“我愿攀鳞进,人思卧辙留”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愿望。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膏泽被田畴”指的是国家的恩惠广泛惠及农村。(对/错)
与王之道的《送赵端质归朝》相比,杜甫的《春望》更加强调了个人在战乱中对国家的悲痛与忧虑,而王之道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治理与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心态与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