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6:47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袁安在严冬中被积雪困住,远远地看去似乎无从着手。
阮公见到钱财入账,立刻就抛弃了官职。
干草和柴禾有其固定的温度,采摘莒菜可以作为早饭。
难道这不是辛苦付出吗?我所畏惧的并不是饥寒。
贫富之间常常交战,胜利者却没有忧虑的表情。
至德之人当冠于乡里,清白的品德映照在西关。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以田园诗而闻名,崇尚自然,提倡归隐生活,反对官场的腐败与浮华。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清白节操的追求。
《咏贫士》系列诗作反映了陶渊明的隐士生活和对贫困士人的同情,表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和对精神价值的重视。该诗创作于东晋动荡时期,社会动乱导致士人对官场失望,陶渊明选择归隐,追求个人的理想与信念。
《咏贫士 其五》展现了陶渊明对贫士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诗中通过袁安与阮公的对比,揭示了清白节操和物质财富之间的斗争。袁安虽身处困境,但其高洁的品格使他显得更加高尚;而阮公虽然富有,却因贪婪而弃官,这反映了人们对权势与财富的不同追求。
诗句中“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强调了平淡生活的满足感,表达了陶渊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采莒”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物质的自给自足,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相比之下,诗的最后两句“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则传达了道德与品德的重要性,强调了真正的富足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清白。
整首诗字句简练,情感深邃,充满了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物质的淡泊与对清白品德的推崇,强调了真正的富足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坚守。
袁安因何被困?
A. 因为积雪
B. 因为没有钱
C. 因为人际关系
D. 因为官职
阮公见钱入后做了什么?
A. 继续工作
B. 弃官
C. 借钱
D. 享乐
诗中提到的“采莒”意味着什么?
A. 采集财富
B. 自给自足的生活
C. 政治活动
D. 外出游玩
答案:1.A,2.B,3.B
可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陶渊明更关注于道德与清白,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自然之美及其对心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