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次杜韵》

时间: 2025-05-01 11:36:56

诗句

当年谢病辞金阙,此日高登在凤台。

嘉礼特蒙天使盛,客怀时向故人开。

浮沉转盼成今古,寒暑惊心几往来。

万事蹉跎空白发,馀龄程课为谁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6:56

原文展示:

九日次杜韵
作者: 吴与弼 〔明代〕

当年谢病辞金阙,此日高登在凤台。
嘉礼特蒙天使盛,客怀时向故人开。
浮沉转盼成今古,寒暑惊心几往来。
万事蹉跎空白发,馀龄程课为谁催。

白话文翻译:

当年因病辞别了金殿,如今却高高地登上了凤台。
这次特别的庆典,天上的使者盛情相邀,
我心中的情怀在此时向故人倾诉。
人生的浮沉转瞬即逝,几多寒暑在心中惊叹往来。
万事蹉跎,时光流逝使我白发苍苍,
余下的生命旅程又该为谁而催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阙:指皇宫或高贵的地方。
  • 凤台:凤凰台,象征高贵与美好。
  • 嘉礼:盛大的礼仪或庆典。
  • 天使:天上的使者,这里指代神明或命运的安排。
  • 浮沉:形容人生起伏变化。
  • 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与浪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当年谢病辞金阙”,暗示作者曾因病未能登高,后因健康恢复而能参加庆典。
  • “嘉礼特蒙天使盛”可能与古代的祭典或重要节日相关,体现了社会对重要节日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与弼,明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及自然景致。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生活经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回忆起往年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重阳节是一个庆祝长寿与团聚的节日,诗中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现有时光的情感。

诗歌鉴赏:

《九日次杜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的庆典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浮。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当年因病辞别金阙与如今高登凤台,展现了时光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起伏。在这里,作者不仅是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更是在借助节日的欢愉,反思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浮沉转盼成今古”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时间如白驹过隙,令人感慨万千。诗人对寒暑的“惊心”不仅是对自然更替的感叹,也是对人生苦短的深刻思考。而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人已是白发苍苍,却不知余生的旅程该如何度过,似乎在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又在何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吴与弼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令人感触颇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谢病辞金阙:回忆过去,因病未能参与宫廷生活,表达一种遗憾。
  • 此日高登在凤台:如今身体恢复,能够参加重阳节的庆典,体现了生命的复苏。
  • 嘉礼特蒙天使盛:受邀参与盛大的庆典,彰显了社会对节日的重视。
  • 客怀时向故人开:在欢庆中,诗人心中思念朋友,体现了人与人间的情感联结。
  • 浮沉转盼成今古:人生变幻无常,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
  • 寒暑惊心几往来:季节的更替让人对生命的流逝感到震撼。
  • 万事蹉跎空白发:感叹人生的虚度与无奈。
  • 馀龄程课为谁催: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质疑生命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暑惊心几往来”,“万事蹉跎空白发”,工整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沉,形象生动。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增加了诗的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作者在庆典中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阙:象征着荣耀与权力,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 凤台:象征着美好与高尚,代表着如今的成就。
  • 寒暑:象征时间的流逝,体现了生活的变迁。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阙”指的是: A. 皇宫
    B. 学校
    C. 农田
    D. 山峰

  2. “浮沉转盼成今古”中的“浮沉”是指: A. 人生的快乐
    B. 人生的起伏
    C. 自然的变迁
    D. 友情的深厚

  3.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要体现在: A. 诗的开头
    B. 诗的结尾
    C. 诗的中间
    D. 整首诗中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描绘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九日次杜韵》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在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吴与弼更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叙述,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大辞典》
  • 《吴与弼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周少晳咏梅韵五首 和真珠花二首 和张王臣郊游韵三首 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 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 和张王臣 和曾知运寄兄诗二首 和游归来园韵 和咏莺 和益阳赵宰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工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号令如山 坎止流行 黄字旁的字 丑沮 隹字旁的字 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指桑骂槐 得意忘言 业祚 犇急 亡国败家 炮场 卤字旁的字 喜跃抃舞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