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邾仲经同登虎丘长句》

时间: 2025-07-26 18:40:50

诗句

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

春风寂寞莺花梦,落日悲凉鼓角声。

古冢金精来变幻,天池剑影随空明。

老僧趺坐忘尘虑,石溜何须恨不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40:50

原文展示:

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
春风寂寞莺花梦,落日悲凉鼓角声。
古冢金精来变幻,天池剑影随空明。
老僧趺坐忘尘虑,石溜何须恨不平。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的楼台与山脚的城池之间,朱色的旗帜夹道而立,行人稀少。
春风带来寂寞,似莺似花的梦境;落日的余晖下,传来悲凉的鼓角声。
古冢的金光闪烁,犹如变幻的梦幻;天池中的剑影在空中闪烁,似乎在追逐光明。
老僧静坐,忘却了尘世的烦恼;石溜流转,何必对不公的事心怀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台:指的是建筑物,通常是高耸的观景台。
  • 朱旗:红色的旗帜,象征着节庆或重要场合。
  • 莺花梦:春天的梦境,莺和花都是春天的象征。
  • 鼓角声:指战鼓和号角的声音,通常与战争或悲壮的场景相关。
  • 古冢:古老的坟墓,象征着历史与记忆。
  • 金精:光辉闪烁的金色,暗示美丽与虚幻。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象征清澈与宁静。
  • 老僧:年长的和尚,代表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石溜:指从高处流下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虎丘:位于苏州,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诗人所登之地。
  • 鼓角声:常用于描绘战争或历史的悲壮,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敏,明代诗人,生于何处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其诗常蕴含哲理,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虎丘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虎丘作为历史遗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描写山水与人文,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富有历史感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联“山上楼台山下城”设定了诗的背景,朱旗环绕的景象,勾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随着春风的吹拂,莺花的梦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寂寞的画面。落日的悲凉与鼓角声的响起,仿佛在提醒人们历史的悲壮,内心的不安与惆怅。

进入中间两句,诗人通过古冢的金光与天池的剑影,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意象,反映出时间的变幻与人生的无常。最后,老僧的静坐象征着对尘世烦恼的超然,水流的声音则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对不公的释然。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层层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与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上楼台山下城:描绘山与城的对比,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历史的厚重。
  • 朱旗夹道少人行:朱色的旗帜在道旁,行人稀少,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春风寂寞莺花梦:春风虽美,却带来寂寞,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落日悲凉鼓角声:落日时分,鼓角声传来,历史的悲壮感油然而生。
  • 古冢金精来变幻:古墓的金光闪烁,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天池剑影随空明:天池中的剑影随光而动,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虚幻。
  • 老僧趺坐忘尘虑:老僧的静坐,象征着对世事的超然与内心的宁静。
  • 石溜何须恨不平:流动的石水不需怨恨不公,体现了对人生的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上楼台山下城”,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古冢金精”,以金色象征历史的光辉与变幻。
  • 拟人:如“春风寂寞”,将春风赋予情感,使意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对人生的感悟,以及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对自我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短暂的生命。
  • 古冢:代表历史的沉重与记忆的延续。
  • 朱旗:象征着荣华与热闹。
  • 春风:寓意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旗夹道”所描绘的场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欢快
    • D. 伤感
  2. “落日悲凉鼓角声”中的“鼓角声”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战争
    • C. 舞蹈
    • D. 自然
  3. “老僧趺坐忘尘虑”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追求功名
    • B. 对世俗的超然
    • C. 对历史的不满
    •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吕敏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历史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思考与感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字颂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和外舅夙兴三首 和高仲本喜相见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其一 奉谢刘景文送团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妍的词语有哪些 两面二舌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 鹤鸣九皋 次相 钻研故纸 反犬旁的字 顶额 包含广的成语 日湮月塞 田夫野叟 尢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收盆 臭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