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40
昭昭齐鲁事,千载著良箴。
欲辨为邦体,先观布政心。
变民非远略,從简是徽音。
北面无馀意,诚因惠物深。
这首诗描述了齐鲁地区的历史,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对国家的重要性。想要明确一个国家的体制,首先要观察其治理的心思。改变民众的命运并非依靠远大的策略,而应该从简朴的方式入手。面对北方的统治,之所以没有余力施展,实在是因为对人民的关怀深厚。
此诗提到的齐鲁地区,历史悠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强调治理与民心的重要性。诗中涉及的“良箴”和“布政心”也反映出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夏竦,宋代诗人,字子琦,号白云,出生于江南。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表达对国家治理及民生福祉的关怀。
此诗写作于宋朝,正值国家治理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期。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夏竦希望提醒统治者重视人民的生活与福祉。
《奉和御製读史记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透过对齐鲁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良好治理的渴望和对民生的关切。诗中“欲辨为邦体,先观布政心”一句,尤为引人深思,强调了治理的根本在于了解统治者的内心和对民众的关爱。诗人在写作时运用了清晰的逻辑结构,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引入,再逐步深入到治理的核心,最后总结出治理的简朴与深刻。这样的逻辑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警示作用。
此外,诗中的“变民非远略,從简是徽音”一句,提醒我们,变革民众的命运并不是依靠宏大而复杂的策略,而是要从简单而实际的措施入手。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治理中,关注民生、简化政策、提高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对未来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良好的治理和对民生的关怀,认为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对民众的真实关心和简化的治理方式。
诗中提到的齐鲁地区主要代表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历史文化
C. 经济发展
答案:B
“欲辨为邦体,先观布政心”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
A. 治理国家需要关注人民
B. 治理需要复杂的策略
C. 观察历史是治理的关键
答案:A
诗歌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哪方面?
A. 个人情感
B. 国家治理与民生
C. 自然风光
答案:B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但夏竦的诗更强调治理的智慧,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个人的感慨与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