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3:37
自哂鄙夫多野性,
贫居数亩半临湍。
溪云杂雨来茅屋,
山雀将雏到药栏。
仙箓满床闲不厌,
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
花里寻师指杏坛。
我自嘲这个粗鄙的人性情多变,
住在贫瘠的土地上,只有数亩地靠近小溪。
溪边的云朵和细雨交织着,漂浮在我的茅屋上,
山雀带着雏鸟飞到药栏边。
满床的仙书我也不觉得厌倦,
阴符的书卷在箱子里,已羞于再看。
更让我怜爱的是那穿着春装的孩子,
在花丛中寻求老师,指引他们走向杏坛。
钱起(约 710-770),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溪,晚号青溪隐者,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诗风清新、意境优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幽居春暮书怀》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加剧,诗人隐居乡间,借此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感慨。
《幽居春暮书怀》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豁达和自我反省。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却在数亩土地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溪云和细雨的交融,给茅屋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山雀和药栏,既表现了生命的延续,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人在这片幽居中,虽身处简陋的环境,却能闲适地阅读仙箓,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充实。阴符的羞涩则暗示着对深奥知识的敬畏和对世俗的淡然。
最后,诗人转向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教育的重视。春装的孩子在花里寻找老师,象征着生命的朝气和对知识的渴求,使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了美妙的呼应。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在贫困中仍能保持精神富足的心态。
诗人自嘲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诗中提到的“山雀”象征什么?
“在花里寻师指杏坛”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其清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幽居春暮书怀》形成呼应。而孟浩然的《春晓》则集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二者在内容和情感上均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