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悟佛鉴问领旨述偈》

时间: 2025-05-02 14:53:09

诗句

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

青山况是吾家物,不用寻家别问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3:09

原文展示:

悟佛鉴问领旨述偈
作者: 释清海 〔宋代〕

实际从来不受尘,
个中无旧亦无新。
青山况是吾家物,
不用寻家别问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强调真实的存在并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内心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即使在青山之间,这里也是我自己的家园,不必到处去寻觅和打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实际:真实的情况或本质。
  • :指世俗的杂事和外界的干扰。
  • 个中:其中。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和宁静。
  • 况是:更何况。
  • 吾家物:我的家园或归属。
  • 问津:询问渡口,借指探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山”常常在古诗中象征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寄托,是文人追求的理想境地。此处“青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内心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海,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与自然哲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性追求。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许多诗人和僧人开始关注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美。释清海的创作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心灵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深刻地揭示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开头两句“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直接指出了人心的真实本质,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展现了一种不被时间和环境左右的智慧。接下来的“青山况是吾家物”则将这种思想与自然相结合,青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了作者心灵的归属,这里是他真正的家。因此,最后一句“不用寻家别问津”则是对外界追寻的否定,强调了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实际从来不受尘:强调真实的存在不受外界干扰。
  2. 个中无旧亦无新:内心世界是恒常不变的。
  3. 青山况是吾家物:青山是我心灵的家园,象征归属感。
  4. 不用寻家别问津:不需要到处寻找,内心的安宁就是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比喻内心的宁静之地。
  • 对仗:前后两句形式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带有反问的意味,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属,体现了佛教哲学中对真实与永恒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的干扰与烦恼。
  • 青山:自然的象征,代表内心的宁静。
  • :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内心的宁静
    C. 人际关系

  2. “实际从来不受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内心受外界影响
    B. 真实的存在不被外界干扰
    C. 时间的流逝

  3. 诗的最后一句“不用寻家别问津”意图是什么?
    A. 强调对外界的依赖
    B. 指出内心的安宁才是归属
    C. 否定内心的归属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释清海的诗相似,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王维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释清海则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超然的智慧和心灵的归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哲学与文学》
  • 《古诗文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二 春怀 浣溪沙 咏梅花,赠画中美人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再和) 浣溪沙 浣溪沙 云窝寺相思树 浣溪沙 其四 吉祥寺 浣溪沙二首 其二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群策群力 揠苗助长 长江大河 掩暧 见字旁的字 锣锅 洗垢求瘢 釆字旁的字 仙阁 心劳日拙 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能征敢战 神牌 辵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