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9
哈密三首 其二
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
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
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
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
这首诗描绘了哈密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东面与敦煌相接,南面与吐鲁番相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的月窟是指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像咽喉一样,衣带则形容其地势如同带子,俯视着河流的源头。春天的阳光照射下,城中显得暗淡无光,风声在戍楼的角落响起,显得十分喧闹。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中,朝廷与外藩之间没有了急促的诏令,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李銮宣,清代诗人,生活在历史变迁的时期,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与社会现实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相对稳定的时期,诗人以哈密为背景,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李銮宣的《哈密三首 其二》以地理描写为主,展现了哈密的独特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诗中通过“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开篇,生动地描绘出哈密的战略地位,展示了其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地形特征形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此地的地理形势与自然环境。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人文环境的描绘。“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一句,表达了春日阳光下城市的宁静与戍楼传来的风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安宁与喧闹的交织,暗示着军事与和平共存的复杂局面。最后一句“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现出在和平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没有急促的政令频繁发出,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象征着安全与安定。
这首诗表达了对哈密地区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反映出作者对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安宁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东接”是与哪个地区相接?
A. 吐鲁番
B. 敦煌
C. 月窟
诗中“太平无绝檄”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A. 动荡不安
B. 和平安定
C. 战争频繁
“衣带俯河源”中“衣带”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河流
B. 地形
C. 城市
答案: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