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4:59
原文展示:
细雨冥冥梅欲黄,故怜时节似江乡。 有书不读高成束,蒸败蠹侵谁与防。
白话文翻译:
细雨绵绵,梅花即将凋谢变黄,因此感慨时节如同江南故乡。 有许多书却不阅读,高高堆起成了一捆,书籍受潮损坏,被虫蛀侵蚀,谁来防止这种情况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书籍疏于管理的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细雨和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通过提到书籍的疏于管理,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中的梅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细雨冥冥梅欲黄”一句,既描绘了时节的变迁,又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两句“有书不读高成束,蒸败蠹侵谁与防”,则通过对书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身疏忽的自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书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知识的重视。同时,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细雨冥冥梅欲黄”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晴朗的天气和盛开的梅花 B. 阴沉的天气和即将凋谢的梅花 C. 晴朗的天气和凋谢的梅花 D. 阴沉的天气和盛开的梅花
诗中的“故怜时节似江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现实的满足 D.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有书不读高成束”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知识的轻视 B. 对知识的重视 C. 对书籍的疏忽 D. 对书籍的热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