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5:55
晨发背单甸,云重近鲁城。
水连春渚阔,桥度泗阳清。
望国仍高雉,尼山横锦屏。
崇林郁庙貌,虔谒展平生。
清晨出发,背负着单薄的行囊,云层厚重接近鲁城。
水面广阔,春天的滩涂与之相连,桥梁横跨清澈的泗阳。
远望祖国,依然可见高高的雉鸟,尼山如同华美的屏风。
崇高的林木环绕着庙宇的雄伟,虔诚地拜谒,展现我平生的心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翁万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故国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富有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旅行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寄托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入鲁》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开篇“晨发背单甸,云重近鲁城”,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的情景,背负轻便的行囊,云层是否厚重,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未知。接下来的“水连春渚阔,桥度泗阳清”,则展现了水面广阔、春日景色的生机与清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似乎在此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后两联“望国仍高雉,尼山横锦屏”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情感,雉鸟象征着自由与归属感,而尼山则是文化与道德的象征,结合在一起,渗透出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认同。最后一联“崇林郁庙貌,虔谒展平生”,展现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表明了诗人虔诚的态度与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乡愁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敬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国的思念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城”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文化与故乡
C. 自然景观
“晨发背单甸”中“单甸”的意思是什么?
A. 背包
B. 行囊
C. 旅途
诗中提到的“高雉”象征着?
A. 思乡
B. 自由与归属
C. 自然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