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时间: 2025-05-04 05:21:55

诗句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1:55

原文展示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

白话文翻译

阴德必定会得到阳光的回报,心中贪婪的人最终会遭遇饥饿的灵魂。智伯去世而没有留下后代,愚公的儿子却又继续传宗接代。

注释

  • 阴德:指暗中行善,积累的福德。
  • 阳报:指显而易见的回报,福报。
  • 忮心:指心中贪欲、嫉妒的心。
  • 馁魂:比喻因贪婪而遭受的困苦。
  • 智伯:指智伯,原指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但在此泛指聪明却不留后代的人。
  • 愚公:传说中勤劳、坚持不懈的老人,意在强调愚公的后代继续繁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律诗和词,作品风格多样,融合了古典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阶层对德行与智慧反思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用自然现象和历史人物,表达对人性、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德与报、贪与饥的关系。开篇“阴德必食阳报”指出,在潜移默化中,做善事的人最终会得到好报,而贪婪之心则会带来恶果。这一对比揭示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智伯死而无后”,则是对智者的反思,智伯虽聪明,但却没有后代,反映出单纯的智慧并不足以保证长久的传承。而“愚公子又生孙”则强调了愚公的坚持与努力,愚公虽被视为愚,但其坚持的价值观却使得后代继续繁衍,显示了执着与德行的力量。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在内容上也使得对比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中融入了道德哲理与人生思考,使得其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而是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德必食阳报:强调做善事的人最终会得到正面的回报。
  2. 忮心终为馁魂:贪婪的人只会遭受痛苦与困苦。
  3. 智伯死而无后:智者虽然聪明,但没有后代传承。
  4. 愚公子又生孙:愚公的子孙不断繁衍,反映出坚持与努力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 比喻:将贪婪比作“馁魂”,形象地表达出其结果。
  • 反语:通过对比智伯与愚公,反映出智慧与德行的不同后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阴德与忮心、智伯与愚公,探讨了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坚持和德行的重要性,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德:象征着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 忮心:代表贪婪与欲望。
  • 智伯:象征聪明却短视的人。
  • 愚公:象征坚持与传承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中,“忮心”指的是什么?
    A. 贪婪的心
    B. 善良的心
    C. 冷漠的心
    D. 忍耐的心

  2. 智伯死而无后中,智伯的特征是什么?
    A. 聪明
    B. 勤劳
    C. 忍耐
    D. 短视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刘克庄通过对德行与智慧的探讨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都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却各有不同,前者关注个人情感,后者则更注重道德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永石屏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 受诰口号 春日杂诗 其六 寿王翁守愚 哭贾襄一 和浦城买舟 桃源二客行 钱道人不饮酒食肉囊中不畜一钱所须饭及草屦 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蹇之匪躬 淹黄潦倒 手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甲姓 麦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搜奇抉怪 烹龙砲凤 匡定 怀璧其罪 及门之士 干豆 鼠字旁的字 包含念的词语有哪些 生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