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食》

时间: 2025-07-28 20:50:33

诗句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0:33

原文展示: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作者不知道春天已经悄然过去,只有一月的雨声在耳边响起。春天的蒲草刚开始浸入水中,花瓣已经凋零,更加被风吹拂。诗人因病而怀疑自己沉迷于酒,感到对诗的感知也变得模糊。失去了欣喜,连黄莺的歌声也变得遥远,只能听到它飞来草屋东边的声音。

注释:

  • 蒲短:指的是蒲草,春天刚开始时,蒲草尚短,象征春天的初始。
  • 花残:花已经凋零,春天的结束。
  • 耽酒过:沉迷于酒的生活,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 穷觉:感到感知的极限,形容诗人对事物感觉的模糊。
  • 莺语:黄莺的歌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笔触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的寒食时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意味着春天的生机与温暖,但诗人却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与自己的孤独,反映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寒食》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用“蒲短”与“花残”来象征春天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雨声作为背景,渲染了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提到的“耽酒过”,让人联想到沉迷于酒中的孤独与迷茫,似乎在反思生活的选择。最后一句“失喜闻莺语”,更是点明了失去的欢乐与对春天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诗人对时间的无感,春天悄然流逝,唯有雨声伴随。
    •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描绘自然景象,蒲草及花的状态反映春天的结束。
    •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诗人因病而沉醉于酒,感到对生活的感知变得模糊。
    •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失去欢乐,黄莺的歌声也显得遥远,传达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蒲草与春天相联系,象征自然的变化。
    • 拟人:雨声与花的行为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孤独的感受,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 蒲草与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零。
  • 莺语:代表春天的欢乐与生机,失去后更显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蒲短”指的是什么?

    • A. 花朵
    • B. 蒲草
    • C. 雨水
  2. “失喜闻莺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忧伤
  3. 诗人在诗中对饮酒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怀疑
    • C. 忽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贝琼的《寒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主题,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寒食》更显孤独与惋惜,而《春望》则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心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解析教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惊秋 送人往长沙 不睡 看云 荆门暮冬与节公话别 送幽禅师 和翁员外题马太傅宅贾相公井 荆门送人自峨嵋游南岳 闭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青径 方正不苟 捓揄 嚼牙 聿字旁的字 确凿不移 病字头的字 彐字旁的字 爱称 破涕成笑 公道大明 车字旁的字 铁郭金城 面墙而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