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其八》

时间: 2025-04-27 14:08:57

诗句

出入息顷冷暖,翻覆手间雨云。

斩颐从教万段,卖颁不直分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8:57

原文展示:

出入息顷冷暖,
翻覆手间雨云。
斩颐从教万段,
卖颁不直分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冷暖变化与内心的思绪。诗人感叹在出入之间感受到的寒冷与温暖,仿佛在雨云翻滚之间感知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与纷扰,似乎在说,虽然我们努力去分清万物的道理,但最终得到的却是微不足道的收获。

注释:

  • 出入:指人们进出,象征生活的变化与流动。
  • 息顷:此处形容时间短暂的变化,指刚刚呼吸中感受到的冷暖。
  • 翻覆:翻转、变动,形容天气的变化。
  • 斩颐:比喻果断地剖析、分辨。
  • 万段:形容极多,细致的分割。
  • 卖颁:出售、交易,此处引申为获得的东西。
  • 不直分文:指所得微薄,不值得一提。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气候变化与人世无常,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士元,号冲之,南宋诗人,以其词作著称,风格清丽,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夜,正值自然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天气的细致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出入息顷冷暖”开头,引入一种朦胧而又细腻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春夜气候变化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翻覆手间雨云”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恰似人心的波动难以捉摸。接下来的“斩颐从教万段”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剖析,尽管如此,他所获得的仍然是“卖颁不直分文”的微薄收获,显示出人生的无奈与短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思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诗人在春夜的寂静中,似乎在思索着人生的意义,既有对美好春夜的享受,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这种情感的交错,使得整首诗既清新又充满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入息顷冷暖:描绘了人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到的气候变化,象征生活的无常。
  2. 翻覆手间雨云: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暗示人的内心世界也同样动荡不安。
  3. 斩颐从教万段: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剖析,虽然努力去理解,但收获却微不足道。
  4. 卖颁不直分文:进一步强调了所得的微薄,反映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变化比作气候的冷暖,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雨云象征着人生的烦恼与无常。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生活的无常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暖:象征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 雨云:象征着烦恼与不确定性。
  • 万段:暗指复杂的人生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入息顷冷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变化
    B. 自然的美好
    C. 诗人的孤独

  2. “斩颐从教万段”意指什么? A. 明白事理
    B. 批判社会
    C. 享受生活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于春夜的描绘,杜甫《春夜喜雨》中展现的是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刘克庄则更侧重于生活的无常与哲理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三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 自湘水南行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其一 赠澧阳韦明府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 咏燕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怀此地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董狐之笔 寝寐求贤 氏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遗病 誓不甘休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三撇旁的字 贻笑大方 儿稚 頁字旁的字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马铃 龙驭上宾 暍死 神出鬼行 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