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时间: 2025-07-28 03:04:51

诗句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3:04:51

原文展示: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蕲竹在水中吟唱,仿佛能引出水底的龙,而那位“玉人”应该是在明亮的月光下。何时才能洗去这秋天的炎热,像霜天的微风一样,轻轻地将落叶吹散。

注释:

  • 蕲竹: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江河湖泊,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 能吟:能够吟唱,这里指蕲竹的声音如同吟唱一般悦耳。
  • 水底龙:水中龙,象征着神秘和灵动,暗指蕲竹的声音如同召唤水中的神灵。
  • 玉人: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月光下的女子。
  • 洗秋空热:洗去秋天的炎热,渴望凉爽的天气。
  • 霜天落叶风:指秋天霜降时节的微风,轻柔而清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表现山水、咏物、抒情,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大暑时节,反映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厌烦与对清凉秋风的渴望。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蕲竹和水底龙的意象开篇,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灵动。蕲竹在水中吟唱,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觉,象征着自然之声的美妙。接着引出“玉人”,在月光下的美丽形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美。诗人在此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何时为洗秋空热”,诗人发出对酷暑的感慨,渴望能够洗去这燥热的空气,暗示着对清凉的向往。最后一句“散作霜天落叶风”,则以秋天的意象收尾,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一种归去自然、顺应时节的理想态度。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蕲竹能吟水底龙:描绘蕲竹在水底吟唱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2. 玉人应在月明中:玉人指代美丽的女子,暗示在夜色中,自然与美的交融。
  3. 何时为洗秋空热:表达诗人对酷暑的厌倦,渴望清凉的秋天。
  4. 散作霜天落叶风:以秋风和落叶的意象,象征宁静与清新。

修辞手法:

  • 比喻:蕲竹的声音比作吟唱,生动形象。
  • 拟人:蕲竹能“吟”,赋予植物以生命。
  • 对仗:前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清凉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蕲竹: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生命。
  • 水底龙:暗示神秘与灵性。
  • 玉人:代表理想的美与清凉。
  • 霜天落叶风:象征宁静与清新的秋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蕲竹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自然的声音
    • C. 秋天的美
  2. 诗中“玉人”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丑陋
    • B. 美丽
    • C. 冷漠
  3.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 A. 厌倦
    • B. 向往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美与自然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描绘,而黄庭坚则关注声与意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黄庭坚研究》

相关查询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其八 杂赋 地僻 龟堂杂题四首 其三 对酒作 初春 书怀 初冬杂咏 自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时见一斑 红米 勤娘子 金璧辉煌 患结尾的成语 包含盛的词语有哪些 橙黄桔绿 退黜 折文旁的字 包含畅的成语 龠字旁的字 文身断发 曲为之防 宿雪 鼓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冠冕堂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