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14
麟有趾而不踶,仁哉麟哉。
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
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
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灭身辱亲。
呜呼,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麒麟有脚却不踢人,真是仁慈的麒麟啊!
它有定规却不反抗,真是仁慈的麒麟啊!
它有角却不攻击,真是仁慈的麒麟啊!
而如今的人,因一时的愤怒去伤害他人,最终自灭身亡,辱没亲人。
唉,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诗中提到的“麒麟”,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仁德与智慧。麒麟的形象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人才或品德高尚的人。诗中通过对麒麟特质的描述,反衬出当代人的暴戾与愤怒,表现出对人性堕落的失望。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士,号山谷道人,晚号涧溪老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笔锋独到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见长。
《麟趾赞》创作于黄庭坚对社会人性观察的基础上,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诗中借麒麟的仁德,呼唤人们要有仁爱之心,反思当代人因一时激动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麟趾赞》通过对麒麟的描绘,展现了高尚品德与人性之间的对比。麒麟的特质是温和、仁慈、不伤害他人,而当代人却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行为。诗中反复强调“仁哉麟哉”,不仅是对麒麟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的反思与警醒。全诗结构简洁,情感真挚,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黄庭坚以“人中有兽,兽中有人”来总结,直指人性中野蛮的本性与理智的冲突,表达了对人类道德沦丧的忧虑。他希望人们能够从麒麟的仁德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深厚的伦理道德情怀,具有很强的警世意义。
“麟有趾而不踶,仁哉麟哉。”
“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
“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
“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灭身辱亲。”
“呜呼,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整首诗以麒麟的仁德为核心,探讨人性与道德,警醒世人应当追求仁爱,克制愤怒,修身齐家。
选择题:麒麟在诗中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今之人,一朝之忿以____人”,请填入合适的词语。
判断题:诗中反复强调的“仁哉麟哉”表示对人类的批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