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令》

时间: 2025-05-04 01:26:20

诗句

黔中士女游晴昼。

花信轻寒罗袖透。

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

竹枝歌好移船就。

依倚风光垂翠袖。

满倾芦酒指谐围,相守与郎如许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6:20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黔中士女游晴昼。
花信轻寒罗袖透。
争寻穿石道宜男,
更买江鱼双贯柳。
竹枝歌好移船就。
依倚风光垂翠袖。
满倾芦酒指谐围,
相守与郎如许寿。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白天,黔地的士女们正游玩。
花的信号传来,微寒的空气透过她们的轻纱衣袖。
她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适合男士的穿石小道,
又去买江里的鱼和柳条。
竹枝歌声悦耳,船也恰好停靠。
依靠在风光中,翠绿的衣袖轻轻垂下。
满杯的芦酒,指着歌声围坐,
与心爱的郎君共度此生,愿长久相守。


注释:

字词注释:

  • 黔中: 指贵州一带,古时称为黔。
  • 士女: 指有教养的青年男女。
  • 花信: 指花开的信号,象征春天的到来。
  • 罗袖: 轻薄的衣袖,通常用丝绸或纱布制成。
  • 穿石道: 指崎岖不平的小路,适合探险或游玩。
  • 江鱼: 指江中的鱼,可能是指一种特产。
  • 竹枝歌: 曲调悦耳动听的歌,常用竹枝作为乐器。
  • 芦酒: 以芦苇为原料酿制的酒。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长久相守”体现了古代对爱情与忠诚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苏州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倡导“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木兰花令》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阶段。诗中描绘了士女们在春日游玩、享受生活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通过描绘晴朗的天气和游玩的情景,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恋爱的甜美。诗的开头以“黔中士女游晴昼”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给人以温暖的视觉印象。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轻寒罗袖、花信的到来,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流动,令人心旷神怡。

诗中提到“争寻穿石道宜男”,不仅表现了女子的活泼与机智,也暗示了对心上人的期待与渴望,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更买江鱼双贯柳”中得以进一步深化。她们的活动不仅仅是游玩,更是对未来爱情的憧憬。

“竹枝歌好移船就”则描绘了游玩时的欢乐场景,生动地表现了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句“相守与郎如许寿”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长久爱情的向往,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青春、爱情与生活的美好,充分体现了宋代士女的风采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黔中士女游晴昼: 诗的开头设置了场景,士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游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花信轻寒罗袖透: 花开的信号带来了微微的寒意,轻纱衣袖透出女子的娇美,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3. 争寻穿石道宜男: 女子们寻找适合男士的道路,表现了她们的聪明与活泼,同时隐含了对爱人的期待。
  4. 更买江鱼双贯柳: 进一步描绘她们的活跃,买鱼和柳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竹枝歌好移船就: 船在竹枝歌声中移动,表现了欢乐的气氛。
  6. 依倚风光垂翠袖: 依靠在美好的风景中,衣袖垂下,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恬静。
  7. 满倾芦酒指谐围: 满杯的芦酒,围坐在一起,象征着温馨的聚会与交流。
  8. 相守与郎如许寿: 最后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愿意与心爱的人共度余生。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信”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 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情感,如“花信轻寒”。
  • 对仗: 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对爱情的渴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女: 象征青春与活力。
  • 花信: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江鱼: 象征生活的富饶与乐趣。
  • 竹枝歌: 象征欢乐与自由。
  • 芦酒: 象征乡土气息与人际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黔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贵州
    • B. 四川
    • C. 云南
    • D. 湖南
  2. 诗中“花信轻寒罗袖透”中的“罗袖”指的是什么?

    • A. 严寒的外套
    • B. 轻薄的衣袖
    • C. 重厚的衣物
    • D. 男士的袍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由的向往
    • B. 对长久爱情的期盼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木兰花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与生活的热情,但黄庭坚更注重描绘生活场景,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内心情感。
  • 通过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各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木兰花令》的美妙与内涵。

相关查询

和元舆游春次用其韵 依韵和师厚别後寄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 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 颖公遗碧霄峰茗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咏怀 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改柯易叶 糹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梦像 晓行夜住 矜从 手字旁的字 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埙篪相须 金鎞刮膜 烟霏雾集 重圭叠组 饮噉兼人 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支配阶级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