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7:27
江城子 其五 重午书怀
作者: 陈著 〔宋代〕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每年端午佳节又到了,头发渐白,心中思绪摇曳不定。
应该是南风吹来,湘江上波涛汹涌。
千古以来,清醒的灵魂是否还在?无处可问,也没有人能召唤。
谁在帘幕旁倚靠着兰草,观看着飞船,追逐着高标?
纵然有笙歌相伴,也只是在陶醉的笑声中沉醉。
我独自坐在小窗前,香烟袅袅升起,弹着绿绮,鼓起《离骚》的曲调。
陈著,宋代诗人,善于写词,作品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风格多样,富有音乐感。
这首词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诗人在此节日中感受到孤独和对往事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江城子 其五 重午书怀》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思考。作品开头以“年年端午又今朝”引入,表达了节日的轮回,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接着,诗人用“鬓萧萧”描绘了自己渐渐衰老的状态,增添了几分感伤。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接下来的“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更是将思绪引向历史的深邃与个人的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依托的迷惘。
最后几句“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艺术的追求。他在孤独中仍然坚持着对美的向往与音乐的陶醉,通过对《离骚》的吟唱,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继承与敬仰。
整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示了诗人在端午节的感怀,体现了传统节日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和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端午
C) 春节
D) 元宵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A) 鬓萧萧
B) 飞桡
C) 笙歌
D) 湘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