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夕》

时间: 2025-05-07 06:52:24

诗句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4

原文展示

秋夕
杜荀鹤 〔唐代〕
世间多少能诗客,
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
到头吟魄始终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人身份的思考。在世上有多少能写诗的人,究竟谁能在没有忧愁的情况下安然入睡呢?我在昨夜的霜月下,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吟咏的灵魂始终与我相伴。

注释

  • 诗客:指的是写诗的人,通常指有才华的诗人。
  • 无愁得睡人:指没有忧愁、能够安然入睡的人。
  • 吟魄:吟咏的情感和灵魂,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内心世界。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霜月”常用来象征秋冬之交的寒冷和清冷,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碰撞。杜荀鹤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秋天的一个寒冷夜晚,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和忧愁,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秋夕》通过对诗人身份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哲思。诗的开头以“世间多少能诗客”引入,显示出诗人对写诗这一行为的思考。在这个充满才华的人群中,真正能够无忧无虑地安睡的人却是极少的,这引发了诗人的自我反省。诗人在“自我夜来霜月下”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冷清的夜晚,霜月的意象不仅增添了季节的寒意,更渗透出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一句“到头吟魄始终身”则意指即便在冷清的夜晚,诗人的灵魂仍在吟咏,似乎是一种对生活深切的感悟和无奈的接受。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藏了丰富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多少能诗客:提到许多写诗的人,暗含对当今诗人数量的感慨。
  • 谁是无愁得睡人:反问句,强调在众多诗人中,真正无忧无虑的人少之又少。
  • 自我夜来霜月下:描绘夜晚的环境,给人以清冷孤寂的感觉。
  • 到头吟魄始终身: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灵魂也在不断吟唱,无法逃避。

修辞手法

  • 对比:对“诗客”和“无愁得睡人”的对比,强调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 意象:霜月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还象征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探讨了在艺术创作中,诗人所承受的孤独与忧愁。即使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诗人依然感受到内心的苦闷,强调了艺术创作的悲剧性。

意象分析

  • 霜月:象征寒冷、孤独,反映内心的凄凉。
  • 吟魄:代表诗人的灵魂和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无愁得睡人”是指什么?

    • A. 能安然入睡的人
    • B. 诗人
    • C. 有才华的人
    • D. 夜晚的月亮
  2. 诗人在夜晚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与忧愁
    • C. 欢乐
    • D. 喧闹
  3. 诗中“霜月”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冷清与孤独
    • C. 夏日
    • D.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杜荀鹤的《秋夕》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反思,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相关查询

感春 长安道中有作 哭友人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送人游吴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题汪氏茅亭 哭山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离蔬释屩 秋高气爽 宽网 风尘之志 望眼欲穿 威姑 通过 黹字旁的字 气骄志满 身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诗朋酒友 竹篓 包含瑶的成语 包含帜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