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3:22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云起从东,云起从西。打蓬蓬大帝蓑衣。
鼍鸣是否,鹙秃来兮。总刈要晴,耕要雨,不舒齐。
巧语黄鹂,苦语鷤䳏。泥滑滑竹里鸡啼。
谁家祭酒,若个阇黎。任金刚眼,菩萨眼,一眯目蚩。
云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升起。打着大帝的蓑衣。
听见鼍虫的鸣叫,不知鹙秃是否来。
总是希望天晴,耕地需要雨,难以调和。
黄鹂唱着巧妙的语调,鷤䳏发出苦涩的声音。
泥泞的竹林里,鸡在啼叫。
哪家在祭酒,哪个和尚在这里。
任凭金刚般的目光和菩萨的眼光,合上眼睛就像蚩。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9年-1920年),清代诗人、书法家,生于江苏,晚清名士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变革时期,沈曾植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沈曾植的《行香子 其一》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诗中从云的升起到动物的鸣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在云起之际,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既有对晴天的期待,也有对雨水的渴望,彰显了农人对天气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深思。通过对黄鹂与鷤䳏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其间的苦涩,这种对比不仅生动形象,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的最后,提到祭酒与阇黎,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整体来看,沈曾植的诗歌不仅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在情感上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了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诗中“鼍鸣”指的是什么动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沈曾植的《行香子 其一》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