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3:37
身将隐矣,谢故人无恙,灌园差乐。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向南州栖托。
半亩斜阳,一锄野水,刖自成丘壑。
柴门土锉,箸书应是僮约。
谩教车骑重来,请从此逝,高举随黄鹄。
老圃空依徐稚宅,谁荐秋风葵藿。
万柳堤荒,百花洲冷,烟月长萧索。
旧盟鸥鹭,偶然飞下寥廓。
我即将隐退,感谢老朋友的关心,园中劳作别有乐趣。
世间的事情本不是我们这一辈所能了解的,暂且在南方寻求栖息之地。
半亩的斜阳,一锄一锄地耕作,田野自然形成丘壑。
柴门旁简陋的土锹,书卷应是与仆人的约定。
随便让车马再次到来,我决定从此离去,追随那高飞的白鹤。
老园子依旧空荡荡地靠近徐稚的宅子,谁来推荐秋风中的葵藿?
万柳堤边荒凉,百花洲上冷寂,烟雾与月光交织,长久萧索。
曾经的盟友鸥鹭,偶尔飞落到这空旷之地。
项鸿祚(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君,号半山,主要活动于清中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隐居生活为题材。
《壶中天十首》是项鸿祚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感慨。开篇就表明了他即将隐退的决心,这与古人追求隐逸的思想相符。诗中的“灌园差乐”描绘出他在田园生活中的恬淡与惬意,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淡泊。
“世事原非吾辈了”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超脱,强调了他对世事的漠然。接下来的描写,反映出田园风光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意象,如“半亩斜阳、一锄野水”,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场景。
诗中提到的“柴门土锉”和“箸书应是僮约”,意味着诗人享受着简朴的生活,读书写字是他日常的重要内容,突显出他的文化素养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在结束时,他以“老圃空依徐稚宅”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交织,通过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具有深远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世事的无奈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文学中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主题。
诗中“身将隐矣”意指什么?
A. 远行
B. 隐退
C. 旅行
答案: B
“灌园差乐”中的“乐”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音乐
C. 乐器
答案: A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热衷
B. 超脱
C. 忍耐
答案: B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理想,但项鸿祚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怀念,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