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07
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
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
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
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
在干旱的日子里,我心疼庭院的草;
到了秋天,草却随意生长。
谁能想到残存的雨水,反而阻碍了闲门的通行?
芳香的草本植物本无异味,
寒霜又怎会对它们有恩惠?
我满怀热情地奔向原野,
哪里不是温暖的春天呢?
该诗虽然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体会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珍惜和理解。诗中“殷勤向原野”意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向往。
赵执信,字钦士,号静庵,清代诗人,以工诗和词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展现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农业社会,干旱和雨水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成长,诗人通过对庭院草木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这首《除草》以草为引子,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久旱惜庭草”便道出诗人对干旱环境中生长的草的怜惜,显示了对生命的珍视。随着季节的变化,秋天的草木随意繁盛,似乎在讽刺干旱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接下来的“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则揭示了自然中的矛盾:雨水的滋养与草木的生长却又可能造成生活的不便。诗人在这里展现了对草木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后两句则通过对芳草的描绘,反映了寒霜对草木的无情。尽管寒霜并不带来恩惠,诗人却依然怀揣热情,向往着春天的温暖,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应了春天的生命力与草木的顽强,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对草木生长状态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诗中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
诗中“久旱惜庭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寒霜岂有恩”说明了什么?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