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下曲》

时间: 2025-07-26 22:56:57

诗句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

将军不寐听刁斗,月上辕门探马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56:57

塞下曲

原文展示:

青海城边秋草稀,
黄沙碛里夜云飞。
将军不寐听刁斗,
月上辕门探马归。


白话文翻译:

在青海城边,秋天的草木稀少,
黄沙滩上,夜空的云彩飞舞。
将军夜不能寐,听着战鼓的声响,
当月亮升起,骑兵回来了,正探望归来的马匹。


注释:

  • 青海:指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地处中国西北。
  • :稀疏,指秋草生长不旺盛。
  • 黄沙碛:指黄沙覆盖的地带,碛是沙石的意思。
  • 刁斗:古代战鼓的一种,用于军中传递信号。
  • 辕门:车的前面,指的是马车的出入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边塞,反映当时边疆士兵的生活与战斗情景,表现了将士们在边疆的孤独与坚守,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塞下曲》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秋景与将军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青海城边秋草稀”以简洁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秋天的边塞图,草木的稀少传达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而“黄沙碛里夜云飞”则通过描绘夜空的云彩,增强了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的美。

后两句“将军不寐听刁斗,月上辕门探马归”,则转向将军的内心世界。将军因战事而无法入睡,耳边回荡着战鼓的声响,表现出他对战斗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最后“月上辕门探马归”将诗意推向高潮,月亮升起,骑兵回归,既是对归乡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战争与和平、孤独与团聚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象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谢榛对边塞生活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令人对将士们的牺牲与坚守产生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海城边秋草稀”描绘了青海边境的秋天,草木稀少,象征着荒凉与孤独。
    • “黄沙碛里夜云飞”用“黄沙”与“夜云”形成对比,突显了环境的恶劣与夜晚的神秘。
    • “将军不寐听刁斗”表现了将军的紧张与责任感,深夜听战鼓,心中思虑重重。
    • “月上辕门探马归”则以“月亮”象征团圆,暗示着归乡的希望,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海城边”和“黄沙碛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草、沙、云、月等意象,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将士在边疆的孤独与坚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


意象分析:

  • 秋草:象征着萧瑟与孤独,预示着生命的无常。
  • 黄沙:表现出边疆环境的艰苦,暗示着战争的残酷。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希望,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海”指的是哪里?

    • A. 湖泊
    • B. 城市
    • C. 山脉
    • D. 田野
  2. “将军不寐听刁斗”中的“刁斗”指的是什么?

    • A. 战马
    • B. 战鼓
    • C. 号角
    • D. 旗帜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风光
    • B. 战争与孤独
    • C. 生活琐事
    • D. 亲情与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将进酒》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生活,表达对将士的赞美与对家国的思念。
  • 高适《别董大》:体现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与《塞下曲》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华选》
  • 《谢榛诗集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二首 其二 步虚词二首 其一 步虚词十首 其四 步虚词·用换韵体题叶小鸾女士疏香阁主银影卷 步虚词四首 其三 步虚词四首 其二 步虚词 夜飞鹊 夜飞鹊 夜飞鹊 莲池多乌,占树争巢,终夕鸣动。天寒漏永,愁思黯然,和美成解,以纾羁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失机宜 舟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神色怡然 智能犯罪 頁字旁的字 固定资产 挤排 善门难开 包含努的成语 箕开头的成语 生灵涂炭 历乱无章 司声 一字旁的字 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飞来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